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接种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菌根侵染率和入药品质的影响

Keywords: 滇重楼,AM真菌,侵染力,琥珀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甾体皂苷,指纹图谱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28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药用植物滇重楼根系AM真菌侵染能力和入药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K)相比,接种外源AM真菌对滇重楼根系AM真菌的孢子密度、侵染率、侵染强度具有调控(增减)作用,增强根内菌丝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从而提高滇重楼菌根生活力。AM真菌诱导子处理后,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不同甾体皂苷的影响有所差异,AM真菌的施用能够提高滇重楼的药用品质,但在实验期间未造成滇重楼甾体皂苷质量的变异。实验结果表明,滇重楼与AM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互选择性,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claroideum和瑚状盾巨囊霉Racocetracoralloidea是最适宜滇重楼大田栽培时推广应用的优良接种菌剂。

References

[1]  周浓, 段宝忠, 夏从龙, 等. 滇重楼不同生长发育期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5): 70.
[2]  盖京萍, 冯固, 李晓林.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薯生长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12(1): 111.
[3]  董梁, 张翠英, 陈士林. 西洋参药材皂苷类成分HPLC-UV-ELSD特征图谱及模式识别研究[J]. 药学学报, 2011, 46(2): 198.
[4]  杨光, 郭兰萍, 郭晓恒, 等. 药用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的选择性侵染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2, 19(1): 53.
[5]  赵建波, 杨晓红, 张永艳, 等. AM真菌对油菜的侵染及增产潜力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33(4): 88.
[6]  刘润进, 刁志凯, 李俊喜, 等.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势与接种势之间的关系[J]. 菌物学报, 2006, 25(3): 408.
[7]  盖京苹, 冯固, 李晓林. 丛枝菌根真菌在田间的分布特征、代谢活性及其对甘薯生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1): 147.
[8]  陈志红, 龚先玲, 刘义. 重楼总皂苷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Z周期及凋亡的影响[J]. 中成药, 2011, 33(1):25.
[9]  付亚莉, 赵振虎, 善亚君, 等. 重楼甾体总皂苷对血小板聚集的直接诱导作用及初步机制研究[J].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7, 31(5): 416.
[10]  何含杰, 章怀云, 陈丽莉, 等. 重楼皂苷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14, 37(3): 527.
[11]  张霁, 刘大会, 郭兰萍, 等. 4种AM真菌对苍术根茎生长及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 12(5): 779.
[12]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 243.
[13]  张朝阳, 赵庭周. 重楼资源再生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环节探讨[J]. 中草药, 2009, 40 (2): 319.
[14]  黄璐琦, 肖培根, 王永炎. 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15]  杨永红, 戴丽君, 何昆鸿, 等. 土壤营养与人工栽培滇重楼品质相关性评价[J]. 中药材, 2012, 35(10): 1557.
[16]  杨永红, 严君, 刘君英, 等. 滇重楼根茎腐烂的调查及其主要害虫研究[J]. 中药材, 2009, 32(9): 1342.
[17]  李懿, 何佳, 赵庭周, 等. 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滇重楼中的6种重楼皂苷[J]. 中成药, 2012, 34(1): 113.
[18]  李海涛, 罗先文, 管燕红, 等. 云南省不同地区滇重楼皂苷含量的对比及影响因子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39(5): 803.
[19]  周浓, 张德全, 孙琴, 等. 真菌诱导子对滇重楼中次生代谢产物甾体皂苷的影响研究[J]. 药学学报, 2012, 47(9): 1237.
[20]  陈美兰, 郭兰萍, 杨光, 等. 药用植物AM共生体系评价方法和关键技术的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21): 3051.
[21]  肖文娟, 杨光, 陈美兰, 等. 丛枝菌根真菌在中药栽培病害防治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3): 252.
[22]  周浓, 邹亮, 王光志, 等. 滇重楼丛枝菌根与次生代谢产物甾体皂苷的关系初探[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16): 85.
[23]  周浓, 夏从龙, 姜北, 等. 滇重楼丛枝菌根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4 (14): 1768.
[24]  段艳涛, 何忠俊, 梁社往, 等. 滇重楼总皂苷含量和菌根侵染率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22): 3091.
[25]  何忠俊, 梁社往, 曾波, 等. 钼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6): 1481.
[26]  Philips J M, Hayman D S. Improved procedures for clearing and attaining parasitic and vesicular mycorrhizal fungi for rapid assessment of infection[J]. Trans Br Mycol Soc, 1970, 55: 158.
[27]  Trouvelot A, Kough J L, Gianinazzi P V. Mesure du taux de mycorhization VA d\'un système radiculaire. Recherche de méthodes d\'estimation ayant une signification fonctionnelle[M]//V Gianinazzi-Pearson, S Gianinazzi. Physiological and genetical aspects of mycorrhizae. Paris: INRA Publications, 1986: 217.
[28]  Gerdemann J W. Relation of a large soil-borne spore to phytomycetousmycorrhizal infections[J]. Mgcologia, 1955, 47: 619.
[29]  郭辉娟, 王薇, 贺学礼. 宿主植物对黄芩根际土著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12): 98.
[30]  冯海艳, 冯固, 王敬国, 等. 植酸钠对菌根真菌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根外菌丝生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6): 100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