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立体栽培模式下三七种植土壤微生物、酶活特征及对农艺性状影响研究

Keywords: 三七,立体栽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农艺性状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立体栽培(3层)三年生三七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与大田土壤(对照)在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差异及对三七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立体栽培各层(下、中、上)土壤微生物浓度显著低于大田;土壤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从下层至上层逐渐升高,除各层中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外,上层及下层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立体栽培下三七各农艺性状指标均劣于大田栽培,3层中以中层长势最好,上层次之,下层最差。相关分析表明,真菌、放线菌及中性磷酸酶活性与三七农艺性状显著相关;土壤真菌和细菌浓度均与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相关;放线菌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与土壤pH和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相关;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日最大温差呈显著负相关。当前研究表明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微生物比例失衡和土壤酶活性剧烈变化是导致立体栽培三七农艺性状劣于大田栽培夫的诱因之一。因此,改善立体栽培结构,从而使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接近大田土壤,为三七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是保障三七健康生长的关键。

References

[1]  徐冬英. 三七药用考[J].中药材, 2002, 25(7): 510.
[2]  崔秀明, 陈中坚. 三七药材的道地性研究[M].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7.
[3]  孙玉琴, 向飞军, 曾江, 等. 云南省不同产地三七皂苷含量的比较[J].文山学院学报, 2013, 26(6): 8.
[4]  崔秀明, 陈中坚, 王勇, 等. 产地与三七根茎中单体皂苷的含量[J].中药材, 2002, 25(11): 781.
[5]  张豫超, 杨肖芳, 苗立祥, 等. 三种草莓立体栽培架型及生产性能比较[J].浙江农业学报, 2013,25(6): 1288.
[6]  罗育才, 刘泽发, 陈丽娟, 等. 湖南高山地区礼品西瓜立体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 2010, 24(4): 367.
[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8]  李振高, 骆永明, 滕应.土壤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法[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9]  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6.
[10]  Li Yongping, Zhu Haisheng, Ma Hongqi, et al. Study on soilless culture of facility strawberry[J]. Agric Sci Technol, 2014, 15(7): 1065.
[11]  李宝光, 马明建, 宋越冬, 等. 不同栽培方式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长江蔬菜, 2002(12): 30.
[12]  展小云, 吴冬秀, 张琳, 等. 小叶锦鸡儿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J].生态学报, 2010, 30(12): 3087.
[13]  官会林, 杨建忠, 陈煜君, 等. 三七设施栽培根际微生物菌群变化及其与三七根腐病的相关性研究 [J].土壤, 2010, 42(3): 378.
[14]  王茹华, 周宝利, 张启发, 等. 嫁接对茄子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J].园艺学报, 2005, 32(1): 124.
[15]  李琼芳. 不同连作年限麦冬根际微生物区系动态研究[J].土壤通报, 2006,37(3): 563.
[16]  谢奎忠, 陆立银, 罗爱花. 不同栽培措施对连作马铃薯土壤真菌、真菌性病害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蔬菜, 2013(2): 70.
[17]  寻路路, 赵宏光, 梁宗锁, 等. 三七根腐病病株和健株根域土壤微生态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 2013, 22(11): 146.
[18]  张强, 魏钦平, 刘旭东, 等. 北京昌平苹果园土壤养分、pH与果实矿质营养的多元分析[J].果树学报, 2011(3): 377.
[19]  闫洪亮, 王胜楠, 邹洪涛, 等. 秸秆深还田两年对东北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pH及微团聚体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4): 44.
[20]  毛玉东, 梁社往, 何忠俊, 等. 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24(3): 985.
[21]  杨建峰, 邢谷杨, 孙燕, 等. 海南典型胡椒园土壤化学肥力现状分析与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 2009, 30(9): 129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