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临床前评价:动物品系和性别差异研究Keywords: 类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品系差异,性别差异,动物模型 Abstract: 类过敏反应在首次用药后发生,与过敏反应需要抗原致敏后再次激发2个阶段的致病机制不同。该研究探讨2种中药注射剂诱导不同品系和性别小鼠发生的类过敏反应,为小鼠类过敏反应检测模型在动物品系和性别上的选择提供依据。用ICR,昆明,BALB/C,C57小鼠进行2种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试验,比较4种小鼠的敏感性,并比较雌雄性动物的差异。各小鼠均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8%伊文思蓝(EB)的受试物,以耳廓蓝染发生率和EB渗出量作为类过敏反应评价指标。在ICR和昆明小鼠上,2种中药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均在一定剂量下诱导出类过敏反应,在同种注射剂同剂量下ICR的类过敏反应更明显,说明ICR小鼠更敏感。只有1种注射剂在BALB/C小鼠上呈现出了类过敏反应,且反应程度较ICR和昆明小鼠明显减弱;2种注射剂在C57小鼠上均未诱导出类过敏反应。雌雄动物比较结果显示,1种注射剂雌雄动物未见明显差异,而另一种注射剂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敏感。因此,进行中药注射剂小鼠类过敏试验,ICR小鼠是较为理想的试验品系,应该作为首选动物;其次可选用昆明小鼠。BALB/C和C57小鼠敏感性较低,不建议用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试验。中药注射剂对小鼠类过敏反应显示有一定雌雄性别差异,雄性小鼠更为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