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方剂配伍减毒的现代研究进展

Keywords: 方剂,配伍,减毒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中草药在中国的使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疗效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验证。方剂配伍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通过合理配伍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是中药安全、有效使用的主要方法,然而其机制并不明确。因此,采用现代药理研究的技术,对中药配伍减毒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关于中药配伍减毒的机制研究主要包括降低体内毒性药物浓度,改变毒性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及保护人体各系统功能等方面。作者拟对方剂配伍减毒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References

[1]  赵国平,戴慎,陈仁寿,等. 中药大辞典[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1080.
[2]  Ma M, Yu J. Existence of multiple positive periodic solutions for nonlinear functional difference equations[J]. J Math Anal Appl, 2005, 305(2): 483.
[3]  Liu Y. Periodic solutions of nonlinear functional difference equations at nonresonance case[J]. J Math Anal Appl, 2007, 327(2): 801.
[4]  雷波. 附子减毒配伍研究的新思考[J]. 宜春学院学报, 2008(2): 10.
[5]  周远鹏. 附子及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和毒性[J]. 药学学报, 1983(5): 394.
[6]  陈建萍,谭炳炎,吴伟康,等. 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规律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1(3): 16.
[7]  杨明,刘小彬,黄庆德. 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增效机理探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03(4): 197.
[8]  苏孝礼,刘成基,胡衔军. 乌头碱和甘草酸相互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1993(12): 726.
[9]  徐东铭,刘淑莹,孙晓波,等. "人参四逆汤"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和软电离质谱对复方物质基础研究[J]. 医学研究通讯, 2003(12): 22.
[10]  越皓,皮子凤,宋凤瑞,等. 附子不同配伍药对中生物碱成分的电喷雾质谱分析[J]. 药学学报, 2007(2): 201.
[11]  徐建东,王洪泉,姜翠敏. 大黄对附子解毒作用的相关性分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9(3): 8.
[12]  陈俊良,吴宜鸿,邓跃毅,等. 丹参对马兜铃酸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8): 445.
[13]  胡小鹰,彭国平,陈汝炎. 甘草总黄酮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J]. 中草药, 1996(12): 733.
[14]  谢世荣,黄彩云,杨静娴,等. 甘草黄酮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J]. 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8(2): 152.
[15]  张爱华,彭国平,文红梅,等. 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的甘草黄酮含量测定[J]. 中成药, 1999(4): 38.
[16]  邓文龙. 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0: 956.
[17]  饶光立,李桂兰,陈建平,等. 花仙子胶囊有关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0(1): 23.
[18]  李玉萍,冯翰,李秋红,等. 马钱子散的配伍减毒增效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08(10): 1554.
[19]  郭艳红,谭垦. 雷公藤的毒性及其研究概况[J]. 中药材, 2007(1): 112.
[20]  高学敏. 中药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547.
[21]  张岩,刘养清,赵慧辉. 中药配伍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J]. 天津药学, 2005(4): 3.
[22]  许刚,谢鸣. 龙胆泻肝汤配伍减毒的化学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5): 20.
[23]  全世建,丁洁,王红丹. 不同中药配伍对关木通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6): 502.
[24]  李春香,赵玉庸,陈志强,等. 导赤散与单味关木通对动物肾毒性的比较研究[J]. 中医杂志, 2003(3): 219.
[25]  刘娟,余翔. 马钱子的炮制和毒理研究进展[J]. 现代医院, 2006(11): 52.
[26]  于智敏. 常用有毒中药的毒性分析与配伍宜忌[M]. 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5.
[27]  闫静,朱海光,刘志强,等. 马钱子与甘草配伍前后生物碱成分的变化规律[J]. 分析化学, 2007(8): 1218.
[28]  李晓丽,宋振华,秦林. 马钱子配伍赤芍前后毒性及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 18: 286.
[29]  徐姗珺,陈长勋,高建平. 甘草与附子配伍减毒的有效成分及作用环节研究[J]. 中成药, 2006(4): 526.
[30]  马鸿雁,刘小彬,李楠,等. 乌头碱和甘草酸作用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6(2): 208.
[31]  唐立中.附子甘草配伍的药代动力学实验观察[J].山东医药,2006,46(10): 64.
[32]  王会玲,张金元. 甘草酸对马兜铃酸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4): 200.
[33]  赵艳玲,王宗谦,冯江敏,等.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马兜铃酸肾病纤维化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11): 22.
[34]  赵艳玲,王宗谦,谷定英,等. 银杏叶提取物对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血清6-κ-PGF-(1α)和TXB-2的影响[J]. 浙江中医杂志, 2006(8): 442.
[35]  李波,吴美兰,梁茂新,等. 雷公藤配伍减毒增效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8): 7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