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基于热分析的炉甘石煅制研究
Keywords: 中药炮制 ,炉甘石 ,热重技术 ,红外光谱技术 ,扫描电镜-能谱联用技术
Abstract:
采用热重(TG)技术、热质联用(TG-MS)技术、红外光谱技术(FTIR)和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联用技术探讨炉甘石热解特性,对炉甘石热解前后相关元素含量、整体形态、官能团及挥发分等变化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发现200~360,580~750℃为炉甘石煅制过程中药效成分变化的2个敏感温度区间,200~360℃为ZnCO3,Zn(OH)2,ZnCO3-2Zn(OH)2-H2O热失重,580~750℃为CaCO3热失重。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试验融汇物理化学及中药炮制学的相关方法及理论,阐释炉甘石煅制炮制工艺及机制,为其他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范例。
References
[1] 张楠, 刘建利. 市售炉甘石质量的X射线衍射分析[J]. 中药材, 2007, 30(12): 1519.
[2] 冉懋雄, 郭建民. 现代中药炮制手册[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3] 金传山,吴德林,曹斌.炉甘石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4): 383.
[4] 龚千峰. 中药炮制学[M]. 北京:中国中药出版社, 2007: 266.
[5] 刘慧,孙志强,王徽.炉甘石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10,29(8): 489.
[6] 柳娜. 纳米炉甘石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7] 张杰红,施学骄,韦正,等.炉甘石炮制前后成分分析及热稳定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4): 16.
[8] 刘振海, 陆立明, 唐远旺. 热分析简明教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12: 9.
[9]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 211.
[10] 俞励平,梁晓亮,曾永长,等.麻黄"上沫"成分的热分析TG-DTG-DSC及热解-GC-MS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50(3): 94.
[11] 马俊楠,孟祥龙,张朔生.没食子酸的热解与燃烧动力学特征性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5): 468.
[12] 宋爱新,张经纬,李明静,等.热分析方法对几种不同产地山药的鉴别[J].中草药,2003,34(2): 169.
[13] 王书军,高文远,陈海霞,等.热分析(TG,DTA)方法在鉴别贝母类中药材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4): 296.
[14] 孟祥龙,郭晓慧,张朔生.基于TG-DTG的祖师麻甘草制的炮制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3): 3558.
[15] 廖艳芬, 王树荣, 骆仲泱, 等. 纤维素热裂解过程动力学的试验分析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2002, 36(2): 172.
[16] Whitea J E, Catallob W J, Legendrea B L. Biomass pyrolysis kinetics: a comparative critical review with relevant agricultural residue case studies[J]. J Anal Appl Pyrol, 2011, 91: 1.
[17] 杨连菊, 张志杰, 李娆娆, 等. 基于物相与成分分析的中药炉甘石基源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11): 3092.
[18] 郭义明,于开锋,刘艳华,等.炉甘石炮制机理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8): 596.
[19] 周灵君,徐春蕾,张丽,等.炉甘石炮制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2): 1556.
[20] 张杰红,银玲,王晓宇,等.不同粒径炉甘石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1,2(6):1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