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不同时间的UV-B辐射对拟南芥幼苗生长的影响
DOI: 10.3724/SP.J.1259.2015.00040 , PP. 40-46
Keywords: 拟南芥 ,UV-B辐射 ,幼苗生长
Abstract:
?以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为实验材料,用辐射功率为16.67μW·cm-2但不同时间(0.5、1、1.5、2、2.5和3小时)的UV-B辐射对拟南芥幼苗进行处理,观察叶片形态,并测定其根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短时间UV-B辐射可促进拟南芥根的伸长,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长时间UV-B辐射则抑制拟南芥根的生长,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及qP逐渐降低,MDA浓度、SOD活性、CAT活性和qN值升高,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或升高。当辐射功率为16.67μW·cm-2时,其最佳辐射时间为1.5小时。UV-B辐射作为一种环境胁迫,其胁迫程度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当胁迫达到极限时,植株都会对UV-B辐射产生一定的适应效应而使损伤降低。
References
[1] 1 陈慧泽, 翟菁如, 杜美婷, 韩榕 (2011). 增强UV-B辐射对小麦根尖分裂期细胞肌动蛋白的影响.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33, 306-310.
[2] 2 郭爱华, 高丽美, 李永锋, 翟菁茹, 韩榕 (2010). 增强紫外线B辐射对小麦根尖细胞微管骨架的影响.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32, 256-260.
[3] 3 韩榕 (2002). He-Ne激光对小麦增强UV-B辐射损伤的修复效应及机理. 博士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
[4] 4 李合生 (2000).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pp. 185-186.
[5] 5 李鹏民, 高辉远, Strasser RJ (2005).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31, 559-566.
[6] 6 李晓阳, 陈慧泽, 韩榕 (2013). UV-B辐射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植物学报 48, 52-58.
[7] 7 李元, 祖艳群, 高召华, 高光凯 (2006). UV-B辐射对报春花的生理生化效应. 西北植物学报 26, 179-182.
[8] 8 罗丽琼, 陈宗瑜, 周平, 温永琴, 丁金玲 (2008). 低纬高原地区UV-B辐射对报春花丙二醛、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广西植物 28, 130-135.
[9] 9 马旭俊, 朱大海 (2003). 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进展. 遗传 25, 225-231.
[10] 10 王学奎 (2006).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pp. 169-170.
[11] 11 魏晓雪, 于景华, 李德文, 佟璐, 庞海河, 祖元刚 (2011). UV-B辐射增强对红松幼苗针叶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林业科学 47(5), 54-59.
[12] 12 吴少伯 (1979). 植物组织中蛋白质及同功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 植物生理学通讯 (1), 30-33.
[13] 13 晏斌, 戴秋杰 (1996). 紫外线B对水稻叶组织中活性氧代谢及膜系统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2, 373-378.
[14] 14 颜其德, 康建成 (2005).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层. 科学 57(6), 54-56.
[15] 15 张红霞, 吴能表, 胡丽涛, 洪鸿 (2010). 不同强度UV-B辐射胁迫对蚕豆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 105-110.
[16] 16 张美萍, 江玉珍, 于光辉, 苑中原, 陈国祥 (2009). 稀土元素对增强UV-B辐照下小麦抗氧化酶的影响. 核农学报 23, 316-319.
[17] 17 张永峰, 殷波 (2009). 混合盐碱胁迫对苗期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18, 46-50.
[18] 18 张志良, 瞿伟菁, 李小方 (2009).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4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pp. 58-220.
[19] 19 Lowry OH, Rosebrough NT, Farr AL, Randall RJ (1951). 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lin phenol reagent. J Biol Chem 193, 265-275.
[20] 20 Ranieri A, Lencioni L, Schenone G, Soldatini GF (1993). Glutathione-ascorbic acid cycle in pumpkin plants grown under polluted air in open-top chambers. J Plant Physiol 142, 286-290.
[21] 21 Uphem BL, Jahnke LS (1986). Photooxidative reactions in chloroplast thylakoids: evidence for a fenton-type reaction promoted by superoxide or ascorbate. Photosynth Res 8, 235-24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