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UV-B辐射增强对水稻多胺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PP. 14-17 Keywords: 水稻UV-B辐射增强多胺代谢 Abstract: 试验研究表明,处理前期(7~14d)UV-B辐射增强使“汕优63”水稻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ODC)和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SAMDC)活性分别增加165.74%、104.60%和89.6O%,“南川”(NC)这3种酶活性分别增加59.91%、41.3O%和23.68%,新品系“IR65600.85”在UV-B辐射胁迫下多胺脱羧酶活性表现与前2品种略不同,即ADC和0DC活性分别提高115.93%、14.45%,而SAMDC活性下降33.O1%。处理后期(21~28d)随UV-B辐射累积量的增加,这3种酶活性均有所下降,其中ODC和SAMDC活性降幅大于ADC,其中“汕优63”ADC和ODC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89.72%、3.71%,“南川”则分别增加73.95%、27.38%,“IR56500.86”ADC活性增加94.41%,ODC活性却下降13.57%。处理后期(21~28d)3类水稻“汕优63”、“南川”和“IR65600.85”SAMDC分别下降4O.O6%、19.2O%和38.21%。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变化趋势则相反,即处理前期(7~14d)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处理后期(21~28d)则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其结果引起多胺(PA)含量特别是腐胺(Put)含量明显上升。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反应具有基因型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