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增苗节氮对早稻抛秧群体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PP. 774-781

Keywords: 早稻抛秧生物学特性增苗节氮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本研究在大田裂区试验下比较了3个氮肥水平[N1:105kg·hm-2(节氮)、N2:135kg·hm-2(节氮)、N3:165kg·hm-2(常氮)]和3个抛秧密度[M1:27万穴·hm-2(常苗)、M2:31.5万穴·hm-2(增苗)、M3:36万穴·hm-2(增苗)]对'湘早籼45号'抛秧群体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苗节氮处理(N2M3)为产量最高的组合。株高、生育期受氮肥影响较大,密度影响不显著,N1比N3和N2的生育期分别延长7.0d和3.4d;氮肥、密度的增加对分蘖表现为相反的趋势,总体表现为茎蘖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密度增加而减少。通过对氮肥、密度与产量间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产量最大值点Y=8.60t·hm-2,对应施氮量为X1=127.5kg·hm-2,密度为X2=48.0万穴·hm-2,其比常氮(165kg·hm-2)节省氮肥22.7%。表明早稻抛秧可以通过增苗来弥补节氮所带来的产量损失,早稻施氮量和抛秧密度搭配时应该以"增苗节氮"为原则。最佳施氮量在127.5~135kg·hm-2,最佳抛秧密度在36~48万穴·hm-2。综上所述,双季抛秧的季节性矛盾能通过早稻"增苗节氮"来解决,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延缓农业生态系统水体富营养化。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