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转Bt基因棉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PP. 1221-1228

Keywords: 转Bt基因棉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采用干、湿漏斗分离法,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转Bt基因棉“GK12”和“新棉33B”对棉田0~15cm土层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和螨类为棉田土壤无脊椎动物优势类群,其频度分别为54%以上和18%以上。与亲本常规棉“泗棉3号”相比,“GK12”提高了土壤线蚓数量,但降低了某些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如同翅目、虫齿目和双翅目)的数量;两种Bt棉田中,“新棉33B”棉田的同翅目昆虫数量显著高于“GK12”,蜘蛛目数量显著低于“GK12”棉田,其他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数量则基本上无显著差异。“GK12”显著降低了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两种Bt棉中,“新棉33B”棉田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也表明,“GK12”棉田各土层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均显著低于“泗棉3号”棉田;“新棉33B”棉田各土层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GK12”,但10~15cm土层常见类群和优势类群的多样性较低。在各土层中,土壤无脊椎动物数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动态在不同类型棉田趋势基本相同。7~11月期间,10月是土壤无脊椎动物数量的高峰期,此时在“泗棉3号”棉田土壤无脊椎动物在0~5cm的表层和10~15cm的深层土壤均较多,在“GK12”和“新棉33B”棉田则集中于10~15cm的深层土壤。11月,“泗棉3号”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呈下降趋势,“GK12”则呈上升趋势。可见,种植Bt棉“GK12”可改变某些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数量,降低类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两种Bt棉田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也有一定的差异,“新棉33B”棉田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GK1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