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基于DEM的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以青海湖流域为例DOI: 10.11849/zrzyxb.2011.05.014, PP. 871-880 Keywords: 土地利用/覆被,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山地丘陵区,青海湖流域 Abstract: ?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流域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相差754.79km2。耕地、居民地、水域、沙地主要分布在3500m以下,且坡度小于2°的平地上,耕地和居民地多分布在南坡和西南坡上;林地主要分布在3500~4000m且坡度多在6~25°的缓地和斜坡上,各坡向分布较均匀;草地主要分布在4500m以下且坡度小于25°的坡地上;沼泽多分布在3500~4500m且坡度小于25°的河源地区,多分布在北坡和东北坡上;其它用地主要分布在4000~4500m的坡度较大的斜坡或陡坡上。随高度、坡度增加,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坡向上呈现:平地>阳坡>阴坡。说明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分布,且这种影响比较符合当地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