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燕山北部山地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生物碳贮量DOI: 10.11849/zrzyxb.2012.07.015, PP. 1241-1251 Abstract: ?为了了解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碳汇功能的差异,以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两种林分的生物碳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18、28a生杨桦天然次生林总生物碳贮量分别为27.33、35.77、46.13t/hm2,9、13、30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分别为21.97、34.14、55.62t/hm2;0~13a,14~18a,19~28a杨桦林生物总碳贮量的年碳积累速率分别为2.10、1.69、1.04t/hm2,0~9a,10~13a,14~30a落叶松林分别为2.44、3.04、1.34t/hm2;华北落叶松单木生物量增长速率明显高于白桦和山杨,在10~25a的年龄段,落叶松生长速度是白桦、山杨的1.63~5.83、2.26~7.87倍;华北落叶松的BCEF(生物量转化和扩展因子)和BEF(生物量扩展因子)随年龄和胸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白桦和山杨的两个参数则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在燕山北部山地,与杨桦天然次生林相比,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表现出更强的碳吸存能力,该地区大面积的华北落叶松幼、中龄林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同时,使用生物量碳计量参数时应考虑树种、林龄和胸径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