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土壤剖面不同土层硝态氮植物利用及运移规律研究DOI: 10.11674/zwyf.2010.0112, PP. 82-91 Keywords: 15N,小麦,菠菜,根系,累积硝态氮,植物利用 Abstract: 采用外源标记15NO-3--N微注射技术的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我国北方灌溉农作体系中,由于氮肥的高量投入导致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大量残留NO-3--N对后作的氮素供应潜力及其去向。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水氮管理条件下,菠菜(SpinaciaoleraceaL.)对土壤剖面15、45、75cm位置标记氮的利用率分别为28.2%、22.3%、16.3%;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小偃54对相应位置标记氮的利用率分别为21.8%、17.4%、11.5%,而京411为21.8%、11.6%、7.4%。菠菜对土壤不同层次残留氮的利用率显著大于小麦,小偃54显著高于京411。菠菜的根长密度低于小麦,土壤剖面多数层次两个小麦品种的根长密度差异不显著,小麦的根长密度与相应土层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干重在土壤剖面多数层次呈现小偃54>京411>菠菜的趋势。生长季结束标记氮发生了向下移动,3个标记处理分别在土壤剖面60—80、60—80、80—100cm出现积累峰;但菠菜15cm位置收获后整个剖面的%Ndff值均很低,标记氮在剖面中几乎没有积累峰;不同标记位置的残留氮均发生向上运移,上移距离分别为15、45、35cm,残留氮标记的层次越深,其在土壤中再分布能力愈弱,残留越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