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不同肥料对油茶林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影响
DOI: 10.11674/zwyf.2014.0617, PP. 1468-1476
Keywords: 油茶,铵态氮,硝态氮,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氨化作用,硝化作用
Abstract:
【目的】氮素的转化、吸收和利用是油茶生长和高产的关键要素。为了研究不同肥料对油茶林土壤氮素含量和相关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作用强度的影响,探讨不同肥料对土壤氮素养分循环及土壤微生物类群影响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油茶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以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油茶基地赣无油茶无性系(CamelliaoleiferaAbel)为试验对象,设计油茶专用肥(ZYF)、生物有机肥(YJF)、复合肥(FHF)和不施肥(CK)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样地。【结果】不同施肥处理油茶林土壤中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年平均含量ZYF>FHF>YJF>CK,不同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季节变化均为春季至秋季呈递增趋势,秋季达到最大值。铵态氮年平均含量为ZYF>YJF>FHF>CK,硝态氮年平均量为ZYF>FHF>YJF>CK,不同处理铵态氮和硝态氮季节动态变化均不一致。不同施肥处理氨化细菌数量间和亚硝化细菌数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氨化细菌与亚硝化细菌年平均量均为YJF>ZYF>FHF>CK。氨化细菌数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但亚硝化细菌数量季节变化不明显。氨化作用强度与硝化作用强度年平均量均为YJF>ZYF>FHF>CK。不同处理氨化作用强度均为从春季到秋季呈递增趋势,之后递减,冬季达最小。不同处理硝化作用强度季节动态变化较为复杂。不同施肥处理油茶林土壤中铵态氮含量与土壤氨化细菌数量、氨化作用强度显著相关(P<0.01)。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硝化细菌数量、硝化作用强度显著相关(P<0.01)。FHF、YJF、ZYF与CK相比,油茶单株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27.55%、76.10%、77.57%。【结论】施用复合肥、油茶专用肥和生物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群落数量及其生物作用强度以及油茶产量均有显著效果。尤其富含有机质和有益菌的生物有机肥和营养元素更全面的油茶专用肥的效果更佳。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在施用常规复合肥的同时,增加油茶专用肥和生物有机肥的应用。
References
[1] | 郭春兰, 张露, 雷蕾, 等. 不同林龄油茶林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特征[J]. 草业科学, 2012, 29(11): 1647-1654.
|
[2] | 杨曾辉, 杨文英.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作物研究, 2011, 25(2): 103-104.
|
[3] | 钟剑飞, 郭晓敏, 刘苑秋, 等. 油茶平衡施肥经济效益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 2009, (9): 3-6.
|
[4] | 陈隆升, 陈永忠, 马力. 油茶配方施肥技术研究进展[J]. 林业科技开发, 2011, 25(1): 6-10.
|
[5] | 樊小林, 廖宗文. 控释肥料与平衡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4(3): 219-223.
|
[6] | 张福锁, 王激清, 张卫峰, 等.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土壤学报, 2008, 45(5): 915-924.
|
[7] | 杨晶秋, 郑普山, 韩迎高. 有机无机复合肥料中氮缓释剂的选择和使用[J]. 山西农业科学, 2002, 30(2): 40-42.
|
[8] | 李建民, 李世娟, 曾长立, 等. 冬小麦限水灌溉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变化与氮素平衡[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2): 51-55.
|
[9] | 莫江明, 彭少麟, 方运霆, 等. 鼎湖山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效氮动态研究[J]. 生态学报, 2001, 21 (3): 492-497.
|
[10] | 孟盈, 薛敬意, 沙丽清, 等. 西双版纳不同热带森林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动态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1): 99- 104.
|
[11] | 胡冬南, 游美红, 袁生贵, 等. 不同配方施肥对幼龄油茶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20(1): 94-97.
|
[12] | 赵中华, 郭晓敏, 李发凯, 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9(4): 576-581.
|
[13] | 胡玉玲, 胡冬南, 郭晓敏, 等. 施肥对赣无系列油茶叶片SPAD值及养分的影响[J]. 林业科技开发, 2011, 25(2): 20-23.
|
[14] | 周裕新, 郭晓敏, 鲁顺保, 等. 水、 肥和芸苔素内酯对油茶叶片养分、 种仁出油率和开花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2): 387-395.
|
[15] | 周国英, 陈小艳, 李倩茹, 等. 油茶林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01, 19(1): 9-12.
|
[16] | 郝艳, 刘君昂, 周国英, 等. 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林土壤养分、 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 林业资源管理, 2008, (6): 97-101.
|
[17] | 周裕新, 胡玉玲, 甘青, 等. 施肥与芸苔素内酯对赣无油茶叶片养分和生长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2(2): 1-6.
|
[18]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19] | 林先贵. 土壤微生物研究原理与方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
[20] | 孙志高, 刘景双, 于君宝.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中碱解氮和全氮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23(8): 145-149.
|
[21] | 汪小兰, 蒋先军, 曹良元, 谢德体. 季节变化对不同形态氮素在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5(3): 133-139.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