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DOI: 10.11674/zwyf.2014.0507 , PP. 1110-1118
Keywords: 春玉米 ,产量 ,秸秆还田 ,土壤钾素 ,钾素平衡
Abstract:
【目的】明确秸秆还田与施钾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与利用以及土壤钾素平衡状况的影响,为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和钾肥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0~2012年在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大房身村开展,试验设氮磷肥(NP)、氮磷肥+秸秆还田(NP+St)、氮磷钾(NPK)、氮磷钾+秸秆还田(NPK+St)4个处理,于每年玉米成熟期每处理小区取有代表性的玉米5株,分为秸秆和子粒两部分,测定地上部干物重,并测定其氮、磷、钾含量,收获时取中间四垄玉米按14%水分计产。试验前和小区玉米收获后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计算钾素利用等相关参数,分析不同处理的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钾素平衡状况。【结果】施钾肥和秸秆还田能提高玉米产量,与NP处理相比,NPK+St、NPK、NP+St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3.8%、9.6%和3.8%。施钾肥和秸秆还田可提高玉米秸秆和子粒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与NP相比,NPK、NP+St和NPK+St处理氮的吸收总量提高9.4%~24.7%,磷提高12.2%~26.0%,钾提高6.9%~26.4%,其中NPK+St处理的养分吸收总量最高。秸秆还田结合施钾肥(NPK+St)有利于提高钾收获指数、化肥钾和秸秆钾的利用率,其钾收获指数,化肥钾农学效率、回收率、秸秆钾回收率均高于单施化学钾(NPK)和秸秆还田处理(NP+St)。其中钾收获指数分别提高5.5%和18.8%,化肥钾农学效率和回收率分别提高8.3%和1.1%,秸秆钾农学效率和回收率分别提高4.0%和0.7%。秸秆还田结合施用钾肥(NPK+St)土壤速效钾含量比NPK和NP+St提高1.9%~4.0%,其表现为NPK+St>NP+St>NPK>NP。NPK+St、NPK、NP+St处理钾素实际盈亏率分别为15.0%、-51.1%和-18.1%。【结论】秸秆还田结合施用钾肥不仅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养分吸收总量,还有利于土壤钾素的收支平衡,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对维持土壤钾素肥力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References
[1] 崔金虎.黑土供钾能力与玉米吸钾特性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2
[2] 申源源,陈宏,等.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291-294.
[3] 龚朝凤,王建新,陈兴位,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还田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9):251-251.
[4] 彭祖厚.秸秆还田在培肥地力中的作用[J].土壤肥料,1988,(2): 113-115?
[5] 汪炎炳.秸秆还田培肥改土试验研究[J].土壤通报,1991,2(4) : 171-175?
[6] 郑伟,何萍,高强,等.施氮对不同土壤肥力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2):301-309
[7]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等.长期施钾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2234-2240.
[8] 姬景红,李玉影,刘双全,等.平衡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土壤-作物系统养分收支平衡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9,28(4):678-682
[9] 黄绍文,金继运,杨俐苹,等.分区平衡施肥技术对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2,12(6):3-7.
[10] 姬景红,李玉影,刘双全,等.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土壤-作物系统养分收支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8(4):37-41.
[11] 慕 平,张恩和,王汉宁,方永丰。不同年限全量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12] 徐萌,张玉龙,黄毅等秸秆还田对半干旱区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XUMeng, ZHANGYu-long, HUANGYi, Effects of returning straw to field on soil nutrient content and corn photosynthesis in semiarid region
[13] 高利伟,马林,张卫峰,等.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7):173-179.
[14] 王志勇,白由路,高进华,等.秸秆还田与施钾对华北低产潮土区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4(2):46-50.
[15] 贝方玲,赵代弟,秦慧琳,等.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影响试验初报[J]. 广西农学报,2011,26(5):8-11.
[16] 刘天学,纪秀娥.焚烧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研究[J].土壤,2003,35(4):347-348.
[17]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等.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西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5):886-893.
[18] 杨宪龙,路永莉,同延安,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淋溶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3,50(3):134-143.
[19] 刘荣乐,金继运,吴荣贵,等.我国北方土壤-作物系统内钾素循环特征及秸秆还田与施钾肥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0,6(2):123-132.
[20] 王宏庭,金继运,王斌,等.山西褐土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钾素平衡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4):801-808.
[21] 沙之敏,边秀举,郑伟,等.最佳养分管理对华北冬小麦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5):1049-1055
[22] 孙丽敏,李春杰,何萍,等.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河北潮土区作物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5):1096-1102
[23] 王宜伦,杨素芬,韩燕来,等.钾肥运筹对砂质潮土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 2008,28(5):861-866
[24] 谭金芳,介晓磊,韩燕来,等.潮土区超高产麦田供钾特点与小麦钾素营养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1,21(1):45-50.
[25] 徐国伟,谈桂露,王志琴,等.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8):2736-2746
[26]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等.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IV.农田养分平衡的评价方法和原则[J].土壤通报,1996,27(5):197-199.
[27] 赵兰坡,刘淑霞,李月芬,等.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中钾素营养状况与钾肥的合理施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102-105
[28] 王宁,闫洪奎,王君,等.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7,15(5):100-103
[29] 王志勇,白由路,杨俐苹,等.低土壤肥力下施钾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 18(4):900-906.
[30]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等.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华北潮土和褐土区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1):106-112.
[31] 李秋梅,陈新平,张福锁,等.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磷钾平衡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2):152-156.
[32] 索东让,王托和,李多忠,等.河西走廊富钾土壤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长期定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3):90-92.
[33] 李玉影,刘双全,姬景红,等.玉米平衡施肥对产量、养分平衡系数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3,21(3):120-12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