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秸秆还田方式对褐土钾素平衡与钾库容量的影响
DOI: 10.11674/zwyf.2015.0412, PP. 936-942
Keywords: 褐土,秸秆还田,土壤钾素
Abstract:
【目的】在春玉米为主的山西省进行定位试验,探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大田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方法】春玉米长期定位试验于1992~2011年在典型褐土上进行。试验设秸秆不还田(CK)、秸秆覆盖还田(SM)、秸秆粉碎后还田(SC)、过腹还田(CM)四种方式。秸秆还田量为6t/hm2,过腹产生的湿牛粪施用量为45t/hm2。每年玉米收获期采取植物样品,用于玉米植株茎叶和籽粒钾素含量的测定;采集0—20cm土壤样品,用于土壤各分级形态钾的测定。2011年分析测定了0—20cm、20—40cm、40—60cm、60—80cm和80—100cm土层速效钾、缓效钾及全钾含量。【结果】1)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增产显著,玉米增产幅度为11.58%~20.91%。处理之间增产幅度表现为CM>SM>SC>CK。2)秸秆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耕层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及全钾的含量。矿物钾在全钾中的比例降低。3)与定位开始相比,连续10年秸秆还田土壤的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不还田对照则逐渐下降。4)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各处理作物吸钾量明显高于施钾量,致使土壤钾素逐渐耗竭,土壤供钾能力降低;SM、SC、CM处理的钾素表观平衡系数分别为0.45、0.56、0.74。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依然有利于钾素养分的收支平衡,减轻作物对土壤钾素的消耗,缓解土壤钾素肥力下降的程度。【结论】在几种秸秆还田中,以秸秆过腹还田(CM)最有利于钾素的收支平衡,减轻作物对土壤钾素的消耗,缓解土壤钾素肥力下降程度,进而维持土壤钾素肥力的稳定。
References
[1] | 葛玮健, 常艳丽, 刘俊梅, 等. 塿土区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钾素平衡与钾库容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3): 629-636.
|
[2] | 王亚静, 毕于运, 高春雨. 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9): 1852-1859.
|
[3] | 高利伟, 马林, 张卫峰, 等. 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7): 173-179.
|
[4] | 沈善敏. 长期土壤肥力试验的科学价值[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5, 1(1): 1-9.
|
[5] | 王宏庭, 金继运, 王斌, 等. 山西褐土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钾素平衡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4): 801-808.
|
[6] | 韩宝文, 邢竹, 郭建华, 等.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的施钾效应及钾素平衡[J].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8(3): 25-27.
|
[7] | 谭德水, 金继运, 黄绍文. 长期施钾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0): 2234-2240.
|
[8] | 熊明彪, 舒芬, 宋光煜, 等. 施钾对紫色土稻麦产量及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03, 40(2): 274-279.
|
[9] | 谭德水, 金继运, 黄绍文. 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西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5): 886-893.
|
[10] | 谭德水, 金继运, 黄绍文, 等. 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华北潮土和褐土区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1): 106-112.
|
[11] | 王志勇, 白由路, 杨俐苹,等. 低土壤肥力下施钾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4): 900-906.
|
[12] | 刘会玲, 陈亚恒, 段毅力, 等. 土壤钾素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5(增刊): 66-68.
|
[13] | 金继运, 高广领, 王泽良, 等. 不同土壤钾素释放动力学及其供钾特征的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4(1): 39-48.
|
[14] | 周怀平, 解文艳, 关春林, 等. 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玉米产量、效益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2): 321-330.
|
[15] | 黄绍文,金继运,王泽良,等. 北方主要土壤钾形态及其植物有效性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报, 1998, 4(2): 156-164.
|
[16] | 吴婕, 朱钟麟, 郑家国, 等.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 2006, 19(2): 192-195.
|
[17] | 陈金海, 李金海, 王磊, 等. 两种基于芦苇秸秆还田的改良措施对崇明东滩围垦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呼吸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2): 307-315.
|
[18] | 金继运. 土壤钾素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 1993, 30(1): 94-101.
|
[19] | 鲁如坤, 刘鸿翔, 闻大中, 等.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 Ⅴ. 农田养分平衡和土壤有效磷、钾消长规律[J]. 土壤通报, 1996, 27(6): 241-242.
|
[20] | 刘会玲, 陈亚恒, 许蝽, 霍习良. 河北低平原潮土氮磷钾平衡状况及评价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5(2): 28-31.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