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胶东地区不同花生品种的养分吸收分配特性
DOI: 10.11674/zwyf.2015.0127 , PP. 241-250
Keywords: 胶东地区 ,花生 ,品种 ,养分 ,吸收 ,分配
Abstract:
【目的】我国花生种质资源丰富,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更新速度较快,且栽培方式、栽培条件各异,不同类型花生对养分的吸收、分配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为明确花生种植面积较大的胶东地区不同花生品种的养分需求特性,本研究分析比较了5个花生品种对N、P2O5、K2O的吸收、分配特性,以期为该地区花生生产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以鲁花11、丰花5、花育25、潍花10和青花6为试材,在平度市白埠镇良种繁殖场进行试验,并分别于花生播种后50d(开花期)、90d(荚果膨大期)和125d(收获期)取样,同时测定花生根系(包括果针)、茎枝、叶片、荚果等器官的干鲜重及氮、磷、钾含量,收获时测定花生荚果产量、百果重、单株荚果数、饱果率等指标。【结果】丰花5和花育25的荚果产量较高,平均为5578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青花6和潍花10则相对较低,分别是丰花5的82.0%和84.5%。大粒丰花5及小粒青花6的饱果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花生品种各养分的累积分配特征及养分利用效应存在显著差异,鲁花11和花育25的N、P2O5、K2O累积量均较高,潍花10的3种养分累积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不同取样时期各花生品种对N、P2O5、K2O的吸收累积量均表现为N>K2O>P2O5。播后50d,5个花生品种整株的养分需求量平均为N28.29kg/hm2、P2O56.03kg/hm2和K2O16.32kg/hm2,分别占全生育期总需求量的13.0%、15.2%和19.9%;N、P2O5、K2O累积速率最快的时期是播种后50~90d,3种养分需求量平均为N134.02kg/hm2、P2O528.17kg/hm2和K2O72.35kg/hm2,分别占总需求量的61.7%、71.0%和79.6%;播种后90~125d,各品种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分别降低为54.77kg/hm2、5.45kg/hm2和-6.60kg/hm2,各占总需求量的25.2%、13.8%和-8.04%;生育前期养分主要累积在地上部,后期则大部分集中在荚果中,且整株花生的K2O可能会出现负吸收现象;潍花10荚果的N、P2O5、K2O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均较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鲁花11和花育25为养分高效累积型品种,潍花10为养分生理利用高效率品种,丰花5为养分利用高效率品种;对于荚果养分分配系数较高的品种,尤其要重视营养生长期的养分供应。
References
[1] 李向东, 张高英. 高产夏花生氮磷钾积累及分配规律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2(1): 36-40.
[2] 吴旭银, 吴贺平, 李彦生, 等. 地膜覆盖花生对钙、 镁、 硫吸收特性的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13(1): 171-174.
[3] 吴旭银, 吴贺平, 张淑霞, 等. 花生 (花育16) 地膜覆盖栽培氮磷钾的吸收特性[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1(1): 29-33.
[4] 周卫, 林葆. 花生根系钙素吸收特性的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6, 2(3): 36-42.
[5] 何春梅, 王飞, 李清华, 等. 钾、 镁、 硫元素不同配比对花生养分吸收、 累积及分配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09,40(6): 1385-1389.
[6] 王飞, 李清华, 何春梅, 等. 酸性低钾土硫酸钾镁肥对花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17(6): 1090-1093.
[7] 周录英, 李向东, 汤笑, 等. 氮、 磷、 钾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11): 2468-2474.
[8] 张翔, 张新友, 毛家伟, 等. 施氮水平对不同花生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6): 1417-1423.
[9] 于俊红, 彭智平, 黄继川, 等. 施氮量对花生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花生学报, 2011,40(3): 20-23.
[10] 周可金, 马成泽, 许承保, 等. 施钾对花生养分吸收、 产量与效益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14(11): 1917-1920.
[11] 戴树荣. 覆膜花生氮、 磷、 钾适宜施用量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 2004, (1): 31-32.
[12] 蒋家慧. 氮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3]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第3版)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14] 张阔, 孙志梅, 刘建涛, 等. 冀西北坝上地区不同萝卜品种的养分吸收特性比较[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1): 191-199.
[15] Sinebo W, Gretzmacher R, Edelbauer A. Genotypic variation for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Ethiopian bailey[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4, 85: 43-601.
[16] Singh U, Ladha J K, Castillo E G et al. Genotypic variation in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medium and long duration rice[J]. Field Crops Research, 1998, 58: 35-53.
[17] 春亮, 陈范骏, 张福锁, 等. 不同氮效率玉米杂交种的根系生长、 氮素吸收与产量形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11(5): 615-619.
[18] Dhugga K S, Waines J G. Analysis of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use in bread durum wheat[J]. Crop Science, 1989, 29: 1232-1239.
[19] 阳显斌, 张锡洲, 李廷轩, 等. 磷素子粒生产效率不同的小麦品种磷素吸收利用差异[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3): 525-531.
[20] 江立庚, 曹卫星, 甘秀芹, 等. 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早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4): 490-49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