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中国沙漠  2008 

两种鹤虱属短命植物的繁育系统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Keywords: 荒漠短命植物,紫草科,异形果实,花部综合征,繁育系统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两形果鹤虱(Lappuladuplicicarpa)和异形狭果鹤虱(L.semiglabra)是两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准噶尔荒漠的具异形果实的早春短命植物。两种植物同一花中均能产生两种形态、脱落及扩散方式明显不同的小坚果,且同一花序上不同部位的花中产生的异形果实比例不同。重点对两种植物的繁育系统与异形果实的产生是否存在联系,以及它们与准噶尔荒漠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二者花均为两性,植株上同一花中以及花序上产生不同比例异形果实的花之间在花各部的数目与形态、单花花粉量(P)、胚珠数(O)和P/O值上表现均很稳定,与异形果实的产生没有直接联系。②单花花期一般在24h左右,开花时间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③两种植物的花粉育性均很高,花粉可育率分别为(91.0±4.7)%和(93.2±4.3)%。④散粉时二者的花粉活力均不高,散粉后花粉活力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最佳授粉期分别在2h和3h以内,柱头的最佳可授期均在3h以内,花粉的最佳授粉期与柱头的最佳可授期高度吻合。⑤两种植物的P/O值分别为1222±197和3419±426,属于混合式繁育系统,这与套袋实验及自花授粉的荧光显微观察结果相一致。⑥两种植物在繁育系统上所表现出的特点,避免了准噶尔荒漠的多风、温湿度变化大等恶劣环境条件对其开花、传粉过程的不利影响,保障了繁殖成功。这些结果将为探讨短命植物对准噶尔荒漠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