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潮间带红藻——海萝光合活性对干露胁迫的响应, PP. 1491-1498 Abstract: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考察了不同潮汐模式下海萝藻体光合活性的日变化、海萝光合活性与藻体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干露和光照对光合活性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早、中、晚潮汐相比,中午潮时最大量子产量(fv/fm)下降速度最快.早潮干露初期fv/fm下降较慢,随后加快;晚潮干露时fv/fm始终较快下降.各种潮汐模式下,fv/fm当日基本恢复至初始水平,呈现了可逆的下降,即动态光抑制.fv/fm及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随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当含水量低于90%时,fv/fm和φpsⅱ下降迅速,但含水量6%左右的藻体重新浸没后仍能恢复光合作用,即通常情况下可以耐受72h的干露,具有很强的干露耐受能力.藻体含水量(twc)与fv/fm及φpsⅱ的函数关系为:fv/fm=0.68+(0.0044-0.68)/\[1+(twc/66.96)5\],r2=0.99;φpsⅱ=0.585+(0.004-0.585)/\[1+(twc/73)10\],r2=0.99.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光强和干露交互作用对藻体光合活性影响显著,随光照增强和干露时间延长光抑制程度增大,强光(1000μmolpho·m-2·s-1)和长时间干露(6h)叠加时,藻体光合活性降低程度最大,完全恢复所需时间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