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蚯蚓种群的影响, PP. 2152-2156 Keywords: 退化红壤,蚯蚓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季节波动,植被恢复 Abstract: 对4种人工林(小叶栎、木荷、马尾松及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和2种荒草地(保护荒地、轻度干扰荒地)及疏草荒地对照进行了蚯蚓种群的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退化红壤植被恢复10年后蚯蚓种群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仅1种天锡杜拉蚓存在.蚯蚓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平均值顺序为:保护荒地>干扰荒地>小叶栎>木荷>马尾松>混交林>疏草荒地,其中前三者显著高于其余植被类型(p<0.05).蚯蚓种群季节波动明显,夏季干热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就季节变异系数所体现的种群稳定性而言,小叶栎最高,而马尾松最低,荒草地也较低.鉴别分析从整体上刻画了不同恢复植被下蚯蚓种群的分异.由植被类型决定的归还土壤的有机物数量和质量是蚯蚓种群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另外,联系蚯蚓种群发展,讨论了退化红壤恢复中选择适宜植被类型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