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上海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碳氮特征

, PP. 2279-2287

Keywords: 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上海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野外采样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海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变化对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有机碳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依次为:水稻田(3.86kg·m-2)>旱地(3.17kg·m-2)>林地(3.15kg·m-2)>撂荒地(2.73kg·m-2)>城市草坪(2.65kg·m-2)>园地(2.13kg·m-2)>滩涂(1.38kg·m-2).通过相邻样地法,分析了水田转变为旱地、农田撂荒及水田转变为人工林地等3种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总氮的影响.由水田转化为旱地将导致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有机碳密度显著降低;在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农田管理水平较高的长三角平原地区,农田撂荒并不是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有效方式;水田转变为人工林地4~5年后,林地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有机碳密度均低于相邻的水稻田,表明水田转变为林地并未引起土壤碳、氮的增加,从短期来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汇集效应因植被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还处于较低水平.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