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演化:从500Ma到180Ma

, PP. 1298-1316

Keywords: 中国东北早古生代造山带,索伦-西拉沐伦-长春缝合带,吉黑高压变质带,东北复合地块,大地构造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中国东北变质基底为由含矽线石榴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石墨大理岩和各种长英质片麻岩组成的孔兹岩系。采自额尔古纳、兴安、佳木斯和兴凯地块的矽线石榴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测年均指示高级变质发生在500Ma左右。来自松辽地块古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的证据也表明约500Ma构造岩浆事件的存在。跨越整个中国东北不同地块的泛非期高级变质岩形成了超过1300km北西向展布的晚泛非期“中国东北孔兹岩带”,以顺时针p/T轨迹的孔兹岩带与同期岩浆杂岩共同构成了一巨型的约500Ma前后的造山带,笔者这里命名为“中国东北早古生代造山带”。这证明了中国东北各地块在500Ma之前已经拼合,并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具有构造亲缘性,曾是晚泛非期(500Ma)西伯利亚南缘Sayang-Baikal造山带的组成部分。450Ma之后,已经拼合的中国东北地块群从西伯利亚裂解,向南朝现今的中国东北漂移;230Ma前后,东北地块群沿索伦-西拉沐伦-长春缝合带与华北板块碰撞;210~180Ma,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导致佳木斯地块与西部松辽地块最终拼贴,沿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形成一弧形高压带(包括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黑龙江蓝片岩带和佳木斯-兴凯地块南缘长春-延吉带),这里简称“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之后东北地区进入了环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并持续至今。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