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东北亚地区晚侏罗-白垩纪构造格架主体特点, PP. 1267-1284 Keywords: 东北亚,晚中生代,构造格架,构造域关系,构造 Abstract: 将东北地区主体构造特征置于东北亚大地构造背景中进行分析,可将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古近纪的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时段1)中-晚侏罗世,特提斯洋扩张及古北美大陆板块与古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致使蒙古-鄂霍茨克湾闭合,形成大规模深层次逆冲构造;并在南蒙古和华北地块北缘产生远距离的构造叠加效应。2)晚侏罗-早白垩世,特提斯洋板块、古太平洋构造域(包括古太平洋和伊泽纳奇板块)与古欧亚大陆之间的联合作用,导致亚洲东部大陆地壳向东蠕散、伸展和断块活动,伴随发育小型断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3)早白垩世末(阿尔布晚期)-新近纪(中新世),特提斯洋板块(后期包括印度大陆)、太平洋构造域与欧亚大陆间的联合作用,导致古太平洋(或伊泽纳奇板块)消失及鄂霍茨克海微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在大陆边缘叠加形成火山-深成岩带和坳陷盆地。在100~40Ma期间,太平洋构造域与欧亚大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欧亚大陆东部边缘产生重大影响,在导致大陆岩石圈-地壳减薄、地幔类型转变和强烈深成构造-岩浆活动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与大陆边缘断块活动有关的浅层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