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大兴安岭幔枝构造与银多金属成矿作用

, PP. 1944-1958

Keywords: 成矿作用,幔枝构造,控矿构造,大兴安岭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构造演化、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燕山期以来是该区地幔热柱强烈活动时期。最明显的表现是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最显著的标志是兴蒙地区盆岭构造的形成和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大兴安岭中南段是一较典型的幔枝构造,具有明显的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拆离滑脱层及上叠断陷盆地,是该区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大兴安岭地区6个多金属矿床103个硫同位素数据统计,值域主要集中在-4‰~3‰,均一化程度较高;4个大、中型多金属矿床24个铅同位素数据统计,206Pb/204Pb为18.4414~17.6667,207Pb/204Pb为15.6651~15.4883,208Pb/204Pb为38.6426~37.7109;12个矿床地幔氦比例为37.25%~76.96%,平均55.90%;成矿流体氦-氩同位素组成主要位于地幔流体区域。根据测试结果,矿质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甚至源自于核-幔边界,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地壳构造扩容带迁移至有利的构造部位成矿。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