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吉林通化地区中元古代辉绿岩墙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PP. 110-118 Keywords: 通化地区,中元古代,辉绿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哥伦比亚超大陆 Abstract: 报道了吉林通化地区中元古代辉绿岩墙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而探讨了华北板块东北部中元古代辉绿岩墙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其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关系。辉绿岩中锆石呈自形,具有较高的Th/U值(0.21~1.45),其稀土配分型式显示轻稀土(LREEs)亏损、重稀土(HREEs)富集以及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上述特征暗示所测锆石为岩浆锆石。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7个分析点构成一条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1244±28)Ma,该年龄代表了辉绿岩的形成时代,即中元古代。辉绿岩的SiO2质量分数为49.3%~49.5%,Mg#值为42.2~42.6,TFe2O3为13.6%~14.1%,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微量元素特征显示LREEs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相对富集,HREEs相对亏损,具有弱的Nb、Ta的亏损和Ti的富集,无明显Eu异常,Ba/Nb和La/Nb值分别为15.8~17.3和1.15~1.20,上述特征暗示通化地区中元古代辉绿岩来源于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有软流圈组分的涉入。结合前人对华北板块北缘前寒武纪地质事件的研究成果,认为通化地区中元古代辉绿岩墙形成于强烈伸展环境,其形成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