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潜力分析, PP. 1659-1668 Keywords: 土壤有机碳,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固碳潜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Abstract: 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碳储量计算结果受到数据来源的制约。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用双层网格化采样和分析,获取了大密度、高精度土壤有机碳数据,为土壤碳库的准确计算奠定了基础。笔者利用这些数据计算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表层(0~20cm)、中上层(0~100cm)及全层(0~160cm)的土壤有机碳(SOC)密度和储量,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固碳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区内3种土壤层次的碳库组成不同,表层SOC储量占总碳(TC)储量的71.67%,随深度增加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而无机碳(SIC)储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全层二者所占比率较为接近表层SOC储量为132.64Mt,碳密度为2.06kg/m2;中上层为458.27Mt,碳密度为7.11kg/m2;全层为619.96Mt,碳密度为9.61kg/m2。各层SOC密度处于全国偏低水平,且在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有一定差异褐土土表层SOC密度最高(2.48kg/m2),风沙土最低(0.91kg/m2);灌溉水田表层SOC密度最高(3.45kg/m2),菜地最低(1.61kg/m2)。表层SOC密度分布总体上呈现为沿海地区低、鲁北平原和胶莱盆地中等、山地丘陵和中低山区偏高的分布格局。从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本次多目标调查数据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本区表层土壤总体表现为“碳汇”效应,未来可净增总有机碳(TOC)量60.94Mt,其中“碳源”量5.07Mt,“碳汇”量65.97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