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中国小麦历史品种puroindoline基因等位变异检测DOI: 10.7606/j.issn.1009-1041.2011.03.001, PP. 389-394 Keywords: 普通小麦,历史品种,籽粒硬度,puroindoline基因 Abstract: 小麦籽粒硬度是市场分级和定价的重要依据,由位于5D染色体短臂的一对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控制。为了解我国早期小麦品种的硬度分布规律,本试验以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126份历史品种和高代品系为材料,对其SKCS硬度和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历史品种中软质麦所占比例较高,为42.9%,显著高于先前报道的我国当前主栽冬麦品种中的软质麦比例;硬质麦所占比例为44.4%,显著低于先前报道的我国主栽冬麦品种中的硬质麦比例。各种puroindoline变异类型中,PinaD1b类型和PinbD1b类型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2.9%和39.3%,其余硬质类型均为PinbD1p类型,为17.8%。截至目前,所发现的PinbD1p类型均在中国品种中,由于早期中国与其他国家种质资源交换较少,因此,中国可能是PinbD1p类型的起源地。在对各种puroindoline类型的硬度比较后,发现除各种puroindoline变异类型与野生型硬度差异达显著水平外,PinaD1b类型硬度值也显著高于PinbD1b和PinbD1p类型,而后二者之间硬度没有显著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