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DOI: 10.7606/j.issn.1009-1041.2014.03.17, PP. 395-402 Keywords: 冬小麦,播期,密度,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产量 Abstract: 为筛选淮北地区的小麦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该地区主栽优质高产半冬性小麦品种皖麦52为材料,设置6个播期S1(10月3日)、S2(10月10日)、S3(10月17日)、S4(10月24日)、S5(10月31日)、S6(11月7日)和4种密度D1(基本苗120×104株·hm-2)、D2(210×104株·hm-2)、D3(300×104株·hm-2)、D4(390×104株·hm-2),分析了不同播期和密度组合下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以S2D4和S3D4最高,成熟期以S2D3和S3D3最高。灌浆中期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以S2和S3两个播期较高。在同一密度下,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灌浆期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ETR和ΦPSII)皆以S2和S3较高,而在同一播期下则皆随密度的增大而下降。S2D2、S2D3、S3D2和S3D3组合的产量分别为7790.5、8122.4、7826.4和8261.1kg·hm-2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且高于其他处理。综合来看,淮北小麦主产区皖麦52的适宜播期为10月10-17日,适宜密度为210万~300万株·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