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条锈菌诱导上调表达的小麦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基因的克隆及其特征分析DOI: 10.7606/j.issn.1009-1041.2011.05.004, PP. 811-818 Keywords: 小麦,条锈菌,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克隆,表达模式 Abstract: 为了克隆条锈菌诱导上调表达的小麦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基因并研究其在小麦感病、抗病单株苗期抗条锈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以大麦(HordeumvulgareL.)SAMDC全长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采用电子克隆、RACE(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和RTPCR方法,从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CYR32侵染的小麦(TriticumaestivumL.)抗条锈病新种质NR1121中分离出1个新的小麦SAMDC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TaSAMDC2(GU016570)。TaSAMDC2基因cDNA序列全长2003bp,5′非翻译区区域和一个带有Poly(A)的3′非翻译区区域长分别为553和283bp;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167bp,编码388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酶原剪切位点和PEST结构域。基因组序列全长2539bp,位于5′UTR存在一个526bp长的内含子序列,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均符合真核生物GTAG规则。同源序列分析表明,TaSAMDC2与来自大麦、水稻(OryzasativaL.)、玉米(ZeamaysL.)、一粒小麦(TriticummonococcumL.)4种植物SAMDC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95.0%、85.0%、80.0%和80.0%。半定量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TaSAMDC2的表达受条锈菌诱导,小麦苗期经条锈菌侵染后,在抗病材料中,该基因于48hpi上调表达至最高水平,而在感病材料中先下调、上调表达至最高水平明显滞后。结果提示,分离到的是一个条锈菌CYR32诱导后上调表达的小麦SAMDC基因,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小麦的抗条锈病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