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淹水与湿润水分前处理对旱地酸性土壤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PP. 1736-1744 Keywords: 氧化亚氮,二氧化碳,水分前处理,酸性土壤 Abstract: 田间采集含水量为21.6%土壤最大田间持水量(Waterholdingcapacity,WHC)的新鲜旱地红砂土,室温下分别进行湿润(土样M,调节含水量为40%WHC)和淹水(土样F)两种水分前处理,保存110d后,将土样M和土样F的含水量再分别调至40%、70%和100%WHC,在25℃下培育120h,设置不通和通入10%(V/V)乙炔的处理,研究水分前处理对土壤氧化亚氮(N2O)产生过程和排放量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0%和70%WHC下,土样M的N2O排放量分别是土样F的15.3和5.63倍,CO2排放量分别是土样F的1.31和0.90倍(p<0.05),而在100%WHC下,土样M的N2O排放量仅为土样F的2.1%,CO2排放量未受前期水分处理的影响.在40%和70%WHC下,通入乙炔对土样M的N2O排放量未产生显著性影响,但增加了土样F的N2O排放量(p<0.05),在100%WHC下,通入乙炔显著降低了土样M的N2O排放量,却未对土样F的N2O排放量产生显著性影响,培养结束后,土样M的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而土样F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这些结果表明,湿润前处理的土样M主要进行异养硝化作用,而淹水前处理的土样F主要进行反硝化作用产生N2O,即水分前处理改变了土壤N2O的产生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