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与湖沼 2009
广西文蛤(Meretrix)的fAFLP 及ITS 分析DOI: 10.11693/hyhz200901006006 Keywords: 文蛤,fAFLP,ITS,PCR-RFLP,遗传结构,亲缘关系 Abstract: 利用fAFLP 标记技术和PCR-RFLP 技术, 对采集于广西的形态和壳色变异很大的2 个文蛤群体(G、W)以及山东文蛤(S)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研究。fAFLP 分析显示:在457 个总扩增位点中存在53 个W 群体的特异性位点(其中9 个为100%显性)、21 个G 群体的特异性位点、14 个S 群体的特异性位点, 这些位点可作为群体鉴别的特征性标记; 通过计算群体间相对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发现S 和G 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424), 在系统树上首先聚在一起, 而W 与S、G 的相对遗传距离均很大(0.2308 和0.2305), 单独分出一支。对文蛤核糖体ITS 的PCR-RFLP 结果显示: W的三个不同壳色类群(WX、WC、WH)的酶切结果完全一致, 而与G 和S 群体差别较大; G 和S 群体基本一致, 但也稍有差别。进一步的ITS 序列分析显示: W 的ITS 序列长度为1266—1269bp, 而G和S 分别为1614bp 和1520bp; W 群体内部序列比较保守, 而与G 和S 群体之间在ITS1 和ITS2 开始和结尾处均存在多处插入/缺失; 在依据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上, WX、WC、WH 三个类群聚在一起, S和G 聚为另一支, 两支相距甚远。本研究结果表明, fAFLP 标记分析、PCR-RFLP 分析和ITS 序列分析结果一致, W 群体和G、S 群体的差异较大, 已超出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 S 和G 尽管存在遗传分化, 但仍应同属Meretrix meretrix 一个物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