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伊姆斯-道拉德河口悬浮体絮凝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Keywords: 絮凝,悬浮体,控制因素,伊姆斯河口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1991年1月用水厂照相系统和自动图象分析仪等方法获得的悬浮体絮凝现场粒径资料,并结合温度、盐度及悬浮体总量等对伊姆斯-道拉德河口的悬浮体絮凝过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絮凝物中值粒径为74 – 13 μm;最大粒径为163 – 809 μm,随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在时间上,絮凝颗粒大小的变化与潮汐变化相一致,以潮相为周期呈周期性变化。在涨落潮初期稍后絮凝颗粒迅速增大,后期逐渐变小;在空间上(沿河),一般向海颗粒较大。虽然,当悬浮体浓度达到峰值时絮凝物粒径往往出现延迟,但无论描系站还是沿河飘流站絮凝颗粒大小与息浮体含量之间都呈现正相关,而与盐度、温度和有机组分的相关很差。由于受余流等的影响,水体不能完全稳定下来,在下一个潮周期来临时,絮凝颗粒并非完全沉降,部分颗粒仍停留在水体中参与下一周期的循环。这些颗粒的大小涨落潮有别,中值粒径变化在74 – 101 μm之间,最大粒径变化在163 – 382 μm之间。这反映了悬浮体絮凝和絮凝过程主要受潮流及其导致的水动力作用的控制。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