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基于强夯实测夯沉量的地基变形模量反演分析

DOI: 10.6052/1000-0879-13-455, PP. 313-317

Keywords: 强夯,多次夯击,变形模量,反演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运动方程法和能量法等强夯理论基础上,采用位移反分析方法建立二者反演格式,利用易于测量的夯沉量等数据反算地层变形模量,结合北京园博园强夯实验数据,计算并分析了变形模量随夯击次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地基变形模量随夯击次数逐渐增大,增幅逐渐减小,变形模量最终趋于稳定;反演得出该实验地基的初始变形模量在5~8MPa之间,夯击7次后在18~22MPa之间,提高幅度约为3~4倍;能量法反演过程相对简便,可在类似工程中推荐采用.

References

[1]  1 董倩,况龙川,孔凡林. 碎石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评价与工程实践. 岩土工程学报,2011, 33(1): 331-334
[2]  2 叶观宝,陈望春,徐超等. 强夯法地基处理有效加固深度的分析研究. 上海地质,2003, 3(1): 23-25
[3]  3 王成华,王淦. 等效拟静力法估算强夯加固深度的改进. 低温建筑技术,2012, 1(1): 78-81
[4]  4 张利洁,聂文波,刘贵应等. 强夯效果浅析. 土工基础,2002,16(1): 24-27
[5]  5 赵抚民,李晓路. 应用相似理论研究强夯地基加固深度. 南昌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 26(1): 40-44
[6]  6 孔令伟,袁建新. 强夯后地基土变形模量与承载力的反演计算. 岩土工程学报,1999, 21(2): 153-157
[7]  7 孔令伟,袁建新. 强夯的边界接触应力与沉降特性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1998, 20(2): 86-92
[8]  8 曾庆军,莫海鸿,李茂英. 强夯后地基承载力的估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 25(2): 3521-3528
[9]  9 罗嗣海,巩田捷. 侧限条件下冲击作用对黏性土变形与强度性状的影响. 工业建筑,2011, 41(3): 81-85
[10]  10 罗嗣海,龚晓南. 无黏性土强夯加固效果定量估算的拟静力分析法. 岩土工程学报,2008, 30(4): 480-486
[11]  11 郭建扬. 强夯夯锤的冲击力问题(强夯加固机理探讨之一). 土工基础,1996, 10(2): 35-39
[12]  12 孔令伟,袁建新. 强夯作用下成层地基的表面接触应力分布特征. 力学学报,1999, 31(2): 250-256
[13]  13 白冰. 强夯荷载作用下饱和土层孔隙水压力简化计算方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 22(9): 1469-1473
[14]  14 钱家欢,钱学德,赵维炳等. 动力固结的理论与实践. 岩土工程学报,1986, 8(6): 1-17
[15]  15 水伟厚,高广运,吴延伟等. 湿陷性黄土在强夯作用下的非完全弹性碰撞与冲击应力解析. 建筑结构学报,2003, 24(5): 92-96
[16]  16 刘汉龙,高有斌,曹建建等. 强夯作用下接触应力与土体竖向位移计算. 岩土工程学报,2009, 31(10): 1493-1497
[17]  17 铁摩辛柯,古地尔. 弹性理论(第3 版). 徐芝纶译.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8]  18 郑颖人,沈珠江,龚晓南. 岩土塑性力学原理(广义塑性力学).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