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通报 2005
PVDF-PEO微孔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 PP. 305-307 Abstract: 自Wright等[1]在1973年发现聚氧化乙烯(PEO)/碱金属盐的络合物具有离子导电能力以来,人们对不同类型的聚合物电解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致力于用其代替锂离子电池中的液体电解质[2,3].目前聚合物电解质的种类主要包括干态聚合物电解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三类,但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美国Bellcore公司于1994年开发出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共聚物多孔薄膜,吸附电解液后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良好的机械性能,遗憾的是制备过程中须要用丙酮等溶剂萃取抽提制孔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给规模化生产带来不利.目前对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较多的主要为含氟聚合物体系,如聚偏氟乙烯(PVDF)、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共聚物等[3~11].本文以相转变的方法(将聚合物溶解在挥发性溶剂和高沸点非溶剂中,然后置于一定温度和气氛环境下,挥发性溶剂先挥发,高沸点非溶剂和高聚合物体系发生相分离而得到微孔结构)制备了PVDF与PEO共混体系(PVDF-PEO)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膜,研究表明PEO的引入能够非常显著地改善体系的微孔结构(如孔径、孔隙率、孔的连通性等),从而大幅度提高PVDF-PEO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而且实验方法简单,无需抽提制孔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