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科学通报  2012 

东北地区人工扰动植被表土孢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

DOI: 10.1360/csb2012-57-6-453, PP. 453-464

Keywords: 东北地区,农田,荒地,孢粉组合,人类活动,气候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东北地区53个农田和荒地表土样品孢粉分析表明孢粉组合具有一定相似性,如乔木花粉含量通常高于30%,以松属、栎属、桦木科和杨属为主;草本花粉含量通常高于50%,禾本科、藜科、蒿属、菊科等是最常见草本花粉类型,与研究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一致.但不同区域,特别是不同地貌单元的农田孢粉组合存在一定差异山区农田乔木花粉类型丰富,含量最高,平均为41.7%,人工禾本科花粉含量较低,仅为11.2%;高平原丘陵区农田草本花粉数量较山区增加,主要为人工禾本科,含量高达53.6%;平原区农田孢粉组成与丘陵区相近,但人工禾本科含量略有下降,平均为41.6%,孢粉总浓度较高平原丘陵区明显偏高,环纹藻数量也最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孢粉组合存在一定差别,禾本科、藜科等主要花粉类型含量差别明显,农田人工禾本科花粉一般高于40%,荒地普遍小于10%;藜科花粉在农田中含量仅为2.5%,荒地中平均可达25.0%;农田孢粉浓度(平均3909粒/g)与荒地孢粉浓度(平均15074粒/g)差距较大.孢粉组合与气候因子的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农田孢粉组合与最热月温度和年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与降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人工扰动或人工植被仍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变化信息.与其他区域对比表明不同区域孢粉浓度均可以较好地反映人类活动强度及土地利用类型状况,不同区域农田人工禾本科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东北地区明显高于中国北方其他地区,应为人类耕作习惯和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References

[1]  1 孙雄伟, 夏正楷. 河南洛阳寺河南剖面中全新世以来的孢粉分析及环境变化.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 289-294
[2]  8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舞阳贾湖(下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897-903
[3]  10 Edwards K J, MacDonald G M. Holocene Palynology II: Human influence and vegetation change. Prog Phys Geogr, 1991, 15: 364-391??
[4]  12 Court-Picon M, Alexandre B, Beaulieu J L. Modern pollen/vegetation/land-use relationships in mountain environments: An example from the Champsaur valley (French Alps). Veget Hist Archaeobot, 2005, 15: 151-168
[5]  13 Buttler A, Mazier F, Galop D. Modern pollen assemblages from grazed vegetation in the western Pyrenees, France: A numerical tool for more precise reconstruction of past cultural landscapes. Holocene, 2006, 16: 91-103??
[6]  14 刘鸿雁. 第四纪生态学与全球变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108-150
[7]  16 马艳玲, 许清海, 黄小忠, 等. 西北干旱区人工扰动植被类型花粉组合特征.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946-956
[8]  20 《内蒙古森林》编辑委员会. 内蒙古森林.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4-372
[9]  21 《辽宁森林》编辑委员会. 辽宁森林.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8-120??
[10]  22 《吉林森林》编辑委员会. 吉林森林.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16-347
[11]  26 蓝盛银, 徐珍秀. 植物花粉剥离观察扫描电镜图解.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11-20
[12]  28 王琫瑜, 宋长青, 孙湘君. 内蒙古中部表土花粉研究. 植物学报, 1996, 38: 902-909
[13]  29 李月丛, 许清海, 王学丽, 等. 中国北方森林群落现代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 地理学报, 2008, 63: 945-957
[14]  30 许清海, 李月丛, 阳小兰, 等. 北方草原区主要群落类型表土花粉分析. 地理研究, 2005, 24: 394-402
[15]  2 许清海, 李润兰, 朱峰, 等. 华北平原冲积物孢粉沉积相研究. 古地理学报, 2001, 3: 55-63
[16]  3 许清海, 肖举乐, 中村俊夫, 等. 孢粉记录的岱海盆地1500 年以来气候变化. 第四纪研究, 2004, 24: 341-347
[17]  4 王学丽, 李月丛, 许清海, 等. 山西西部吕梁山中北段现代花粉散布特征. 生态学报, 2008, 28: 3682-3690
[18]  5 张玉兰. 上海东部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古植被和古气候. 古地理学报, 2006, 8: 35-41
[19]  6 朱诚, 马春梅, 张文卿, 等. 神农架大九湖15.753 ka BP 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 第四纪研究, 2006, 26: 814-826
[20]  7 秦大河.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上卷): 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预测.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485-506
[21]  9 张文绪, 袁家荣. 湖南道县玉蟾岩古栽培稻的初步研究. 作物学报, 1998, 24: 416-420
[22]  11 Court-Picon M, Alexandre B, Beaulieu J L. Modern pollen-vegetation relationships in the Champsaur valley (French Alps) and their potential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fossil pollen records of past cultural landscapes. Rev Palaeobot Palynol, 2005, 135: 13-39??
[23]  15 杨士雄, 郑卓, 黄康有, 等. 亚热带稻作区表土孢粉研究及其考古学应用.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262-272
[24]  17 庞瑞洺, 许清海, 丁伟, 等. 河北省中南部农田孢粉组合特征. 地理学报, 2010, 65: 1345-1354
[25]  18 丁伟, 庞瑞洺, 许清海, 等. 中国东部暖温带低山丘陵区表土花粉对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 科学通报, 2011, 56: 839-847
[26]  19 朱泓. 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种族. 文物季刊, 1998, 1: 54-64
[27]  23 《黑龙江森林》编辑委员会. 黑龙江森林.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3. 7-305
[28]  24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内蒙古植被.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1-466??
[29]  25 Andersen S T. Identification of wild grass and cereal pollen. Danm Geol Under, Arbog, 1978. 69-92
[30]  27 许清海, 李月丛, 阳小兰, 等. 中国北方几种主要森林群落表土花粉组合特征研究. 第四纪研究, 2005, 25: 585-597
[31]  31 王学丽, 李月丛, 许清海, 等. 安阳地区不同农业单元表土花粉组合及空间分异. 科学通报, 2010, 55: 1914-1923
[32]  32 张丽艳, 许清海, 李月丛, 等. 贺兰山表土花粉与花粉通量对比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23: 102-106
[33]  33 桑艳礼, 马玉贞, 高尚玉. 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表土花粉组合及数量分析. 古生物学报, 2008, 47: 457-467
[34]  34 柯曼红. 黄土高原区环纹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5, 17: 90-93
[35]  35 张玉兰, 张敏斌. 海洋沉积物中淡水藻类的发现及其古环境意义. 海洋通报, 2002, 21: 36-4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