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科学通报  2014 

广东深圳地区侏罗纪植物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DOI: 10.1360/csb2014-59-19-1874, PP. 1874-1880

Keywords: 早侏罗世,植物化石,金鸡组,广东深圳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对海陆相三叠-侏罗纪之交重大地质生物事件的探究无不依赖于对地层格架和动植物化石多样性的深入研究.我国广东地区广泛发育的海陆交互相三叠-侏罗纪沉积是华南早中生代重要的含煤地层.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本区早侏罗世含海相动物化石的金鸡组一直没有植物化石的公开研究记录,制约了对该地区侏罗纪植物化石系统学和多样性的了解与认识.本文报道近年来在深圳大鹏半岛南澳地区金鸡组发现的一批重要植物化石标本,初步查明了其分类学属性、保存状况和多样性特征.该植物群以形态保存密集、羽叶和茎干连生、本内苏铁叶化石与生殖器官化石Williamsoniella同时保存等为特征,代表了一个以本内苏铁植物耳羽叶(Otozamites)为主导的早侏罗世植物群落.这批植物化石不仅代表深圳地史时期植物群的首次发现,也是广东和珠江三角洲(岭南)早侏罗世植物化石的首次报道.对这些植物化石材料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广东早中生代含煤地层的对比,加深对华南三叠-侏罗纪转换时期植物化石多样性演变的认识,为深入探究该地区古生态、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的变迁提供陆生植物学证据.

References

[1]  6 孙云铸, 常安之, 邵洁. 南岭粤中区里阿斯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古生物学报, 1960, 8:133-152
[2]  13 Wang Y G, Smith P L. Sinemurian (Early Jurassic) ammonite fauna from the Guangdong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J Paleontol, 1986, 60:1075-1085
[3]  14 钱丽君, 白清昭, 熊存卫, 等. 中国南方中生代含煤地层.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7. 1-322
[4]  15 王思恩. 中国地层典——侏罗系.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0. 1-154
[5]  16 《深圳地质》编写组. 深圳地质.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9. 1-876
[6]  17 斯行健. 鄂西香溪煤系植物化石. 中国古生物志, 新甲种, 2号, 总号133册, 1949. 1-71
[7]  18 吴舜卿, 叶美娜, 厉宝贤. 鄂西香溪群——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植物化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 1980, 14:63-131
[8]  19 吴向午. 鄂西中侏罗世香溪组几种本内苏铁. 古生物学报, 1988, 27:751-758
[9]  20 孙柏年, 杨恕, 沈光隆. 香溪耳羽叶角质层研究. 植物学报, 1989, 31:883-888
[10]  21 Wang Y D, Ni Q, Tian N, et al. Diversity variation and tempo-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tozamites (Bennettitales) in the Mesozoic of China. Palaeoworld, 2008, 17:222-234
[11]  1 广东省地质矿产局. 广东省区域地质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一区域地质第9号.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8. 962
[12]  2 张席褆. 小坪系植物化石之鉴定. 两广地质调查所特刊, 1930, 7:1-29
[13]  3 敖振宽. 广州小坪煤系中生代瑞替期植物群之初步研究. 中南矿冶学院院报, 1956, 18-32
[14]  4 曹正尧. 广东高明小坪组植物化石. 古生物学报, 1965, 13:510-528
[15]  5 Grabau A W. A Lower Cretaceous ammonite from Hong Kong. Bull Geol Surv China, 1923, 5:199-207
[16]  7 范嘉松. 广东里阿斯统下部瓣鳃类化石. 古生物学报, 1963, 11:508-553
[17]  8 尹赞勋, 范嘉松, 丁培榛, 等. 广东里阿斯统下部海相地层的时代. 地质科学, 1964, 3:204-210
[18]  9 孙云铸, 朱广明, 刘桂芳, 等. 广东开恩地区下侏罗统菊石群的研究. 古生物学报, 1980, 19:68-76
[19]  10 陈金华. 广东早侏罗世金鸡组标准剖面的双壳类化石. 古生物学报, 1982, 21:404-416
[20]  11 陈金华. 广东—南岭区海相早侏罗世双壳类生物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丛刊, 1987, 12:23-94
[21]  12 黄芝惠. 深圳地区发现早侏罗世双壳类花化石. 古生物学报, 1986, 25:577-584
[22]  22 张武, 郑少林. 辽宁西部地区早中生代植物化石. 见:于希汉, 编. 辽宁西部中生代地层古生物(三).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7.239-338
[23]  23 Wang Y D, Saiki K, Zhang W, et al. Biodiversity and palaeoclimate of the Middle Jurassic floras from the Tiaojishan Formation in western Liaoning, China. Prog Nat Sci, 2006, 16:222-230
[24]  24 Harris T M. The Yorkshire Jurassic Flora III. Bennettitales. London: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1969
[25]  25 吴舜卿, 李作明, 黎权伟, 等. 香港早侏罗世植物化石. 见:李作明, 陈金华, 何国雄, 主编. 香港地层古生物(上册). 北京:科学 出版社, 1997. 163-174
[26]  26 何德长, 沈囊鹏. 植物化石. 湘赣地区中生代含煤地层化石(四).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0. 1-49
[27]  27 周志炎. 湘西南早侏罗世早期植物化石. 中国古生物志, 165.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4. 1-85
[28]  28 Wang Y D. Fern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in Hubei, China. Rev Palaeobot Palynol, 2002, 119:125-141
[29]  29 王永栋, 田宁, 蒋子堃, 等. 西早侏罗世香溪植物群真蕨植物研究进展. 古生物学报, 2009, 48:527-540
[30]  30 许中杰, 程日辉, 张莉, 等. 华南陆缘晚三叠-早中侏罗世海平面相对升降与古气候演化的地球化学记录. 地球科学, 2012, 37:113-124
[31]  31 曹宝森. 福建海相早侏罗世地层的发现. 地质论评, 1982, 28:490-49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