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通报 2009
1998年11月7~8日磁暴的行星际源分析, PP. 2542-2547 Abstract: 首先分析了1998年11月7~8日的太阳风特性,分析结果显示,日地连线引力平衡点的ACE卫星在11月7日0733UT观测到一个激波(以下简称第一个激波),从激波开始到11月7日2200UT为激波之后的鞘区,随后在11月7日2200UT至11月8日1150UT之间观测到一个类磁云(MCL)物质,其中在11月8日0419UT观测到另一个激波(以下简称第二个激波),第二个激波显然进入到类磁云的后半部分,类磁云前半部分未受第二个激波的影响.通过对1998年11月7~8日磁暴参数SYM-H的分析,我们把磁暴的主相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磁暴的急始11月7日0815UT到11月7日2244UT;第二个阶段为从11月2244UT至11月8日0451UT;第三阶段为从11月8日0451UT至11月8日0621UT,其中第二阶段对整个磁暴主相的发展起关键作用.通过对11月7~8日太阳风特性的分析,我们得到磁暴主相三阶段的行星际源分别为11月7日0733UT开始的鞘区、11月7日2200UT至11月8日0419UT和之间的类磁云前半部分和从11月8日0419UT至11月8日0557UT之间的激波压缩类磁云后半部分,其中类磁云的前半部分具有持续时间较强的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它对这次磁暴主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个激波压缩类磁云后半部分对磁暴主相发展的贡献远低于类磁云前半部分对磁暴主相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