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滴灌种植肉苁蓉的试验研究
, PP. 751-756
Keywords: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人工接种 ,滴灌 ,沙漠腹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
Abstract: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人工梭梭林,利用咸水滴灌技术,对种植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的开挖方式、播种方式、接种深度以及稳产技术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提高肉苁蓉种子和寄主根系接触的几率是提高人工接种肉苁蓉效果的有效途径。不同种植方式的肉苁蓉出土率为沟种>打洞>穴种,撒种>种植带(种植纸)。②采用开沟、撒种方式种植肉苁蓉,随播种量增加,出土肉苁蓉数量呈增加趋势,但存在一个上限值。在沙地滴灌种植肉苁蓉适宜的播种量为300粒/m。③接种深度应控制在寄主根系主要分布层以内,并结合作业方式及作业成本来综合确定,在沙地滴灌接种深度不宜超过60cm。④人工接种肉苁蓉具有一次接种,多年采收的效果,但肉苁蓉出土率年际间差异较大。接种后第2a至第4a为主要收获期。采用沟种、撒种技术春季接种肉苁蓉,接种后连续3a平均出土率可以保持在1株/m以上,肉苁蓉鲜重产量达1800kg/hm2,经济效益显著。
References
[1] 陈君,刘同宁,程惠珍,等.肉苁蓉传粉特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6):504-506.
[2] 曹瑞,马虹,王迎春.名贵药材肉苁蓉植物形态的多样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35-37.
[3] 谭德远,郭泉水,王春玲.我国肉苁蓉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4(2):29-32.
[4] Alan C Hamilton.Medicinal plants,conservation and livelihoods〔J〕.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04,13:1 477-1 517.
[5] Xu Rong,Chen Jun,Chen Shilin,et al.Cistanche deserticola Ma cultivated as a new crop in China〔J〕.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2009,56:137-142.
[6] 朱国胜,李埃新.肉苁蓉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1992,20(1) :24-25.
[7] 巴岩磊,王学先.肉苁蓉人工栽植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2(1):13-15.
[8] 孙得祥.民勤沙区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栽培技术〔J〕.甘肃林业科技,2010,35(2):60-63.
[9] 高焕,冯启.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1,1(增刊):45-46.
[10] 孙勇强,田勇祯,盛晋华,等.干旱荒漠区肉苁蓉人工接种技术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9):167-171.
[11] 罗廷彬,陈亚宁,任葳,等.肉苁蓉研究进展〔J〕.干旱区研究,2002,19(4):56-58.
[12] 盛晋华,乔永祥,刘宏义,等,肉苁蓉种子的萌发及与寄主梭梭的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0(3):395-400.
[13] 刘文升,徐文.新疆人工栽植肉苁蓉产量低而不稳定的原因浅析〔J〕.防护林科技,2008,85(4):52-53.
[14] 郭泉水,丛者福,王春玲,等.梭梭与肉苁蓉生态学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82-97.
[15] 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周边山区天气气候〔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1-574.
[16] 周维博,施炯林,杨路华.地下水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23-24.
[17] 吴泽民,李宏开,束庆龙.现代林业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03-104.
[18] 李天然,许月英,戈建新,等.梭梭根系的研究〔J〕.草地学报,2004,12(2):91-94.
[19] 戈德堡 D,戈内特 B,里蒙(以) D.滴灌原理与运用〔M〕.西世良,余康临.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4:79-112.
[20] 张志新.滴灌工程规划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6-7.
[21] 张建国,徐新文,雷加强,等.咸水滴灌对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环境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34-39.
[22] 牛东玲,宋玉霞,郭生虎,等.肉苁蓉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J〕.种子,2006,25(2):17-24.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