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50a来内蒙古荒漠草原气候干燥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

, PP. 449-456

Keywords: 荒漠草原,气候干燥度,时空格局,气候变化,干旱区面积\干旱化,内蒙古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根据内蒙古荒漠草原1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改进的谢氏干燥度计算公式,并利用ArcGIS软件分析内蒙古荒漠草原50a来气候干燥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平均干燥度呈条带状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表明干燥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强;②除中部偏西(海流图地区)干燥度减少、气候趋于湿润化外,其他地区干燥度指数呈增加趋势,说明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气候干旱化趋势明显;③20世纪70年代属于相对湿润期,21世纪初干旱程度明显加大。其结果导致干旱区面积随年代增加,至21世纪初干旱区面积增加了近3倍,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研究区域气候干旱化趋势显著;④干燥度4.0等值线向东南方向移动,逐渐侵入典型草原。以20世纪60年代为基点,90年代前变幅相对较小,21世纪初的偏移范围最大。此外,该线在研究区域东部变化强烈,空间位移幅度大,西部相对变化较弱,空间位移相对较小。

References

[1]  IPCC.Climate Change 2007:Impacts,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2]  Houghton J T.The science of climate change〔C〕//IPCC.Climate Chan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142.
[3]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等.近50年来中国干湿气候界线的10年际波动〔J〕.地理学报,2002,57(6):655-661.
[4]  刘波,马柱国.过去45年中国干湿气候区域变化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7,30(1):7-15.
[5]  郑广芬,陈晓光,赵光平,等.宁夏地表湿润状况及极端干湿事件演变规律〔J〕.中国沙漠,2007,27(2):326-330.
[6]  普宗朝,张山清,王胜兰,等.近48 a新疆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J〕.中国沙漠,2011,31(6):1 563-1 572.
[7]  张存厚,王明玖,李兴华,等.近30 a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分布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8):70-75.
[8]  王海梅,李政海,韩国栋,等.锡林郭勒盟气候干燥度的时空变化规律〔J〕.生态学报,2010,30(23):6 538-6 545.
[9]  中国科学院内蒙宁夏综合考察队.内蒙古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中国草地资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05-217.
[11]  韩芳,牛建明,刘朋涛,等.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0,32(5):57-65.
[12]  白美兰,郝润全,邸瑞琦,等.内蒙古东部近54年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J〕.气象,2006,32(6):31-36.
[13]  孙本国,毛炜峄,冯燕茹,等.叶尔羌河流域气温、降水及径流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6,23(2):203-209.
[14]  赵勇,黄丹青,古丽格娜,等.新疆北部夏季降水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0,27(5):773-779.
[15]  高涛,肖苏君,乌兰.近47年(1961—2007年)内蒙古地区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J〕.内蒙古气象,2009(1):3-7.
[16]  陈索华,宫春宁.内蒙古气候变化特征与草原生态环境效应〔J〕.中国农业气象,2005,26(4):246-249.
[17]  侯琼,乌兰巴特尔.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近4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气象科技,2006,34(5):102-106.
[18]  孟猛,倪健,张治国.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6):853-861.
[19]  张强,张存杰,白虎志,等.西北地区气候变化新动态及对干旱环境的影响〔J〕.干旱气象,2010,28(1):1-7.
[20]  杨彬云,吴荣军,关福来.基于潜在蒸散和干燥度指数的河北省农业气候区划〔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6):241-246.
[21]  马晓群,张辉.近30年安徽省地表干湿时空变化及对农业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07,28(6):783-790.
[22]  史建国,张燕卿,何文清,等.黄河流域干燥度时空格局变化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1):242-246.
[23]  杨彬云,吴荣军,杨保东,等.近40年河北省地表干燥度的时空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2009,20(6):745-752.
[24]  李德新.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概论〔C〕//赛胜宝,李德新.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1-7.
[25]  赛胜宝.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带的严重荒漠化及其治理〔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15(4):34-39.
[26]  马治华,刘桂香,李景平,等.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中国草地学报,2007,29(6):17-21.
[27]  温珍治.厦门近113 a来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J〕.台湾海峡,2007,26(1):17-25.
[28]  陈建伟,张煜星.湿润指数与干燥度关系的探讨〔J〕.中国沙漠,1996,16(1):79-82.
[29]  李镇清,刘振国,陈佐忠,等.中国典型草原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3,12(1):4-10.
[30]  普宗朝,张山清,宾建华,等.基于GIS的乌—昌地区冬季热量资源时空变化〔J〕.干旱区研究,2012,29(2):303-311. 浏览
[31]  王珊珊,艾单西尔·库尔班,郭宇宏,等.乌鲁木齐地区气温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9,26(3):433-44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