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o-bidi-language,AR-SA">半干旱区,土壤水分,蒸散量,植物盖度,固沙植被,配置模式,科尔沁沙地, Open Access Library" />
|
干旱区研究 2014
科尔沁沙地人工固沙植被优化配置模式试验研究, PP. 149-156 Keywords: font-size,10.5pt,mso-bidi-font-family,宋体,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半干旱区,土壤水分,蒸散量,植物盖度,固沙植被,配置模式,科尔沁沙地')",mso-bidi-language&searchField=keyword">href="#">mso-bidi-language,半干旱区&searchField=keyword">AR-SA">半干旱区,土壤水分,蒸散量,植物盖度,固沙植被,配置模式,科尔沁沙地 Abstract: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7种人工固沙植被配置模式在植物生长季节土壤水分含量、蒸散量和植被盖度的综合分析,优选出可以维持较好的土壤水分状况、形成有效的植被盖度和保障稳定固沙效果的人工固沙植被建立初期的配置模式。结果表明7种人工固沙配置模式处于人工固沙林定植初级阶段,沙地土壤含水量维持在2.32%~3.41%,基本满足固沙植被水分需求。但在降雨量较低的月份,部分固沙模式土壤含水量表现出较低水平,影响固沙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7种人工固沙植被配置模式蒸散量占同期降雨量94%以上,基本能够维持土壤水量平衡。柠条纯林(525株/hm2)、山竹岩黄芪+沙蒿混交(沙蒿2800株/hm2、山竹岩黄芪500株/hm2)、山竹岩黄芪(3300株/hm2)的人工固沙配置模式适合初期建立的固沙工程应用。虽然山竹岩黄芪纯林(3300株/hm2)固沙模式盖度较高,防风固沙效果好,但由于土壤耗水大,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密度。由于小叶杨纯林(1350株/hm2)的固沙模式土壤耗水较高、植被盖度低,在固沙初级阶段,相对其他6种固沙模式,综合效果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