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计量模型研究
, PP. 896-900
Keywords: 大气 ,污染物 ,计量模型 ,逆温层 ,耗煤量 ,乌鲁木齐
Abstract: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月耗煤量、逆温层厚度及平均风速与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月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耗煤量和逆温层厚度是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且采暖期逆温层厚度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远大于燃煤排放造成的影响。对污染物月浓度与气象因子及耗煤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Y=a+b1X1+b2X2+b3X3,得出逆温层厚度对不同污染物的浓度影响存在差异,其中逆温层厚度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较风速更显著。风速在非采暖期对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作用大于采暖期,对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差异较大,关系较离散。
References
[1] 胡隐樵,张强.兰州山谷大气污染的物理机制与防治对策.中国环境科学,1999,19(2):119-122.
[2] 张强.兰州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局地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1):99-106.
[3] 姜大膀,王式功,郎咸梅,等.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4):133-139.
[4] 宋和平,沈军,赂志勇,等.乌鲁木齐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北京:地震出版社,2009.
[5] 乌鲁木齐市党史地方志编委会.2005年乌鲁木齐市年鉴.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6] 刁平,杨秀兰.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分析.新疆气象,2000,23(2):1-3.
[7] 彭林,游燕,朱坦,等.乌鲁木齐空气颗粒物中PAHs 碳同位素组成及来源解析.中国环境科学,2006,26(5):542-545.
[8] 杨霞, 赵逸舟, 赵克明,等.冬季变暖对乌鲁木齐市采暖气象条件的影响及气象节能潜力分析.干旱区研究,2010,27(1):148-152.
[9] 赵丽莉,魏疆, 孙红叶.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浓度与 GDP、耗煤量之间关系探讨.干旱环境监测,2011,25(1):9-12.
[10] 赵克明,李霞,杨静.乌鲁木齐大气最大混合层厚度变化的环境响应.干旱区研究,2011,28(3):509-513. 浏览
[11] 刘增强,郑玉萍,李景林,等.乌鲁木齐市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分析.干旱区地理,2007,30(3):51-56.
[12] 吴兑,邓雪娇.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121-130.
[13] 郑红,郑凯,张桂华,等.哈尔滨冬季大气污染及逆温对污染物扩散影响.自然灾害学报,2005,14(4):39-43.
[14] 夏恒霞.北京城区逆温气象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城市管理与科技,2004,6(2):63-64.
[15] 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3-94.
[16] 吴彦,王健,刘辉,等.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地面风场效应.中国沙漠,2008,28(5):986-991.
[17] 刁平,杨秀兰.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分析.新疆气象,2000,23(2):1-3.
[18] 伍荣生.大气动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9] Wei Binggan,Jiang Fengqing,Li Xuemei.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ontamination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urban road dusts from Urumqi,NW China.Microchemical Journal,2009,93(2):147-152.〕
[20] Li Juan,Zhuang Guoshun,Kan Huang,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airborne particulate in Urumqi,China,the upstream area of Asia dust.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8,42:776-787.
[21] 王涛.乌鲁木齐市供暖锅炉污染状况分析.干旱环境监测,2005,19(4):237-239.
[22] 古丽努,王勇.乌鲁木齐市大气硫酸盐化速率变化规律及治理措施.干旱区地理,2007,30(4):531-535.
[23] 赵丽莉,魏疆,孙红叶.乌鲁木齐市近十二年(1997-2009)降水中化学组分变化趋势分析.中国环境监测,2011,30(2):18-23.
[24] 张强.地形和逆温层对兰州市污染物输送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2001,21(3):230-234.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