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配电网集结等效的异步电动机综合负荷模型及其总体测辨建模
, PP. 175-185
Keywords: 电力系统 ,综合负荷 ,负荷建模 ,配电网络集结 ,综合异步电动机模型
Abstract:
针对电力系统综合负荷传统异步电动机模型存在的结构缺陷,从总体测辨的角度提出并建立了“综合异步电动机模型”。模型将配电网络用集总线路-变压器组集结等效,并计及了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头的影响;在静态负荷中考虑负荷暂态无功功率的补偿调整作用。推导出了模型的完整解析描述;提出了模型的“递推辨识策略”。模型实现了220kV变电站综合负荷物理环境—模型辨识环境—仿真计算环境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更加符合电网的综合负荷实际结构。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的建模实例表明,考虑配电网集结等效的“综合异步电动机模型”在参数稳定性、泛化能力等综合性能上,较传统异步电动机模型有了一定的提高。
References
[1] 张红斌, 汤涌, 张东霞, 等. 负荷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J]. 电网技术, 2007, 31(4): 6-10.
[2] 章健.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与辨识[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3] Choi B K, Chiang H D, Li Y H, et al. Measurement- based dynamic load models: derivation, comparison, and valid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06, 21(3): 1276-1283.
[4] 刘正谊, 谈顺涛, 苏盛, 等. 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的实用化研究[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5, 17(2): 43-47.
[5] 马进, 贺仁睦, 王景钢, 等. 综合负荷模型参数的简化辨识策略[J]. 电网技术, 2006, 30(9): 28-34.
[6] 谢会玲, 鞠平, 陈谦, 等. 广义电力系统负荷整体建模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1): 1-5.
[7] 张红斌, 汤涌, 李柏青. 差分方程负荷模型参数分散性的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6(18): 1-5.
[8] 鞠平, 赵夏阳, 李东辉. 电力负荷模型可辨识性分析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 1999, 23(19): 29-33.
[9] 李欣然, 金群, 刘艳阳, 等. 遗传策略的综合改进及其在负荷建模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 2006, 30(11): 40-46.
[10] 李培强, 李欣然, 陈辉华, 等. 基于减法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负荷建模[J]. 电工技术学报, 2006, 21(9): 2-6.
[11] 汤涌, 张红斌, 侯俊贤, 等.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J]. 电网技术, 2007, 31(5): 34-38.
[12] 张东霞, 汤涌, 张红斌, 等. 负荷建模的应用与研究调查报告[J]. 电网技术, 2007, 31(4): 16-23.
[13] 汤涌, 侯俊贤, 刘文焯.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负荷模型中配电网络及无功补偿与感应电动机的模拟[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25(3): 8-12.
[14] 林舜江, 李欣然, 刘杨华, 等. 电力负荷动特性分类方法研究[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29(22): 33-38.
[15] 汤涌, 张红斌, 侯俊贤, 等. 负荷建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J]. 电网技术, 2007, 31(4): 1-5.
[16] 李欣然, 贺仁睦, 周文, 等. 综合负荷感应电动机模型的改进及其描述能力[J]. 电力系统自动化, 1999, 23(9): 23-27.
[17] 张红斌, 汤涌, 张东霞, 等. 基于总体测辨法的电力负荷建模系统[J]. 电网技术, 2007, 31(4): 32-35.
[18] Knyazkin V, Canizares C A, Soder L H, et al. On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modeling of aggregate power system load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04, 19(2): 1023-1031.
[19] 马进, 贺仁睦, 周彦军. 负荷模型泛化能力的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6(21): 29-35.
[20] 张红斌, 贺仁睦, 刘应梅. 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参数解析灵敏度分析及参数辨识策略研究[J]. 电网技术, 2004, 28(6): 10-14.
[21] Navarro I R, Samuelsson O, Lindahl S. Influence of normalization in dynamic reactive load model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03, 18(2): 972-973.
[22] 郑竞宏, 朱守真. 基于强跟踪滤波器的快速实时负荷建模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5): 6-10.
[23] Ma J, Han D, He R M, et al. Reducing identified parameters of measurement-based composite load model[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08, 23(1): 76-83.
[24] 张东霞, 汤涌, 朱方, 等. 接于高压母线的电动机负荷等值模型[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6(6): 14-18.
[25] 李欣然, 林舜江, 刘杨华, 等. 基于实测响应空间的负荷动特性分类原理与方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6(8): 39-44.
[26] 作者简介: 李欣然 男, 1957年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及负荷建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钱军 男, 1982年生,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仿真及动态负荷建模。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