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怀化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DOI: 10.11820/dlkxjz.2010.05.016, PP. 627-632

Keywords: 城市形态,怀化市,形成机制,演变特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城市形态研究一直就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根据1992、1999、2007年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图、怀化市1∶10000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借助ArcGIS9.2平台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采用空间形态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扇分析、景观测度及分形理论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部铁路枢纽城市怀化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整体以正东、西南、正北方位的扩展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市外部形态的紧凑度、分维数偏低,形状指数偏大,城市内部形态演化中,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比较明显,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几个特定圈层,而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各时期随圈层面积变化较大,公共设施用地各时期随圈层面积变化较小;在此基础上探寻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认为怀化城市形态的演变是经济发展、交通设施发展、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等多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References

[1]  郑莘, 林琳. 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 城市规划, 2002(7): 59-64.
[2]  武进. 中国城市形态: 结构、特征及演变.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3]  凯文·林奇. 城市形态. 林庆怡,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1.
[4]  Boyce R R, Clark W A V. The concept of shape in geography. The Geographical Review, 1964, 54(2): 561-572.
[5]  Lo C P. Changes of the shapes of Chinese cities, 1934-1974.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1980, 32(2): 173-183.
[6]  Batty M, Longley P A. Fractal cities: A Geometry of Form and Function .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4:13.
[7]  Batty M. Cities as Fractals: Simulating Growth and Form.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1991: 29.
[8]  Berry B J L, Quentin G. The Changing Shape of Metropolitan America: Commuting Pattern, Urban Fields and Decentalization Processes(1960-1970). Cambridge,Mass: Ballinger Publishing, 1977.
[9]  Kasper Kok, Andrew Farrow, Veldkamp A. A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scale validation in spatial land use model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1, 85: 223-238.
[10]  林炳耀. 城市空间形态的计量方法及其评价. 城市规划汇刊, 1998(3): 42-44.
[11]  郭月婷, 廖和平, 彭征. 中国城市空间拓展研究动态.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3): 7-11.
[12]  刘盛和. 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模式与动力机制.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1): 18-21.
[13]  甄峰. 信息时代新空间形态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3): 24-29.
[14]  蔡博峰,张增祥,刘斌, 等. 基于遥感GIS的天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分析. 地球信息科学, 2007, 9(5): 90-93.
[15]  陈群元,尹长林 ,陈光辉, 等. 长沙城市形态与用地类型的时空演化特征. 地理科学, 2007, 27(2): 270-280.
[16]  冯健. 杭州城市形态与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化. 地理学报, 2003, 58(3): 343-353.
[17]  湖南省怀化市志编撰委员会. 怀化市志, 1994: 213-215.
[18]  刘明华, 陈彦光.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及其空间结构的分维描述方法.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4(1): 209-213, 219.
[19]  刘纪远, 王新生, 庄大方, 等. 凸壳原理用于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识别. 地理学报, 2003, 58(6): 885-892.
[20]  傅伯杰. 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 生态学报, 1995, 15(4): 345-350.
[21]  Boyce R R, Clark WAV. The concept of shape in geography. The Geographical Review, 1964, 54(2): 561-572.
[22]  储金龙. 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研究.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
[23]  刘晓芳. 古代福州城市形态特征及演化机制探析. 福建建筑, 2006(2): 11-15.
[24]  汪坚强. 近现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25]  王伟强. 和谐城市的塑造: 关于城市形态演变的政治经济学实证分析.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6]  周国华, 贺艳华. 长沙城市土地扩张特征及影响因素. 地理学报, 2006, 61(11): 1171-118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