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人居环境评价在城市规划政策研究中的工具性作用
DOI: 10.11820/dlkxjz.2010.01.007 , PP. 52-58
Keywords: 人居环境评价 ,空间表述 ,价值化评价 ,政策分析
Abstract:
从认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人居环境评价作为一种工具,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策中具有三个层面的作用,一是表达,二是交流与合意,三是分析和决策。结合上述观点,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定位于空间表述,以交流与合意,分析和决策为目标的研究很少,因此限制了研究成果在政策中的深层次应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急需加强人居环境的价值化评价和政策效果的分析,使人居环境评价上升为更高级的研究工具,以便在政策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References
[1] 张家玉, 罗莉, 李春生, 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0(增刊):1-32.
[2] 范北林, 万建蓉, 黄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河势的影响.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2, 19(增刊): 21-24.
[3] 沈大军, 刘昌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同调水规模对汉江中下游影响分析. 地理学报, 1998, 53(4): 341-348.
[4] 杜耘, 赵艳, 蔡述明, 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工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8(2): 135-139.
[5] 谢平, 窦明, 夏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汉江水华发生概率计算模型. 水利学报,2005, 36(6):1-7.
[6] 曹正浩, 钱萍, 张菊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城镇及农业灌溉用水的影响与对策.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3, 1(3): 8-10.
[7] 徐新伟, 吴中华, 于丹. 汉江中下游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南水北调工程对其影响. 生态学报, 2002, 22(11): 1933-1938.
[8] 王玉敏, 周孝德, 宁大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气候的影响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21(6): 40-42.
[9] 蔡述明, 殷鸿福, 杜耘, 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4): 409-412.
[10] 郭潇, 方国华, 章哲恺. 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水利学报, 2008, 39(9): 1125-1130.
[11] 王西琴, 刘昌明, 杨志峰. 西线调水工程对水量调出区的环境影响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20(2): 153-160.
[12] Ge J, Hokao K. Research on residential lifestyles in Japanese cities from the viewpoints of residential preference, residential choice and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6. 78:165-178.
[13] 早川玲理, 見泰司. 居住者タイプに応じた住環境適地マップの構築. 都市住宅学, 2004, 47: 148-153.
[14] 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 城市发展研究, 1996, (1): 1-5.
[15] 吴良镛. “人居二”与人居环境科学. 城市规划, 1997(3): 4-9.
[16]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7] 宁越敏, 查志强. 大都市人居环境评价和优化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 城市规划, 1999, 23(6): 15-21.
[18] 陈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水质影响.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19] 宁越敏, 项鼎, 魏兰. 小城镇人居环境的研究: 以上海市郊区三个小城镇为例, 城市规划, 2002, 26(10): 31-35.
[20] 吴志强, 蔚芳, 等. 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居环境评价体系.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21] 陈浮. 城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究. 城市规划, 2000, 24(7): 25-27.
[22] 谢让志. 中国城市住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估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城市, 1997,(3): 38-40.
[23] 宋永昌, 戚仁海, 由文辉, 等. 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 12(5): 16-19.
[24] 顾传辉, 陈桂珠.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环境保护, 2001, (11): 24-25.
[25] 吴琼, 王如松, 李宏卿, 等.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生态学报, 2005, 25(8): 2090-2095.
[26] 李斌. 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研究. 生态经济, 2005(5): 34-37.
[27] 胡武贤, 杨万柱. 常德市人居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 湖南社会科学, 2004(3): 94-95.
[28] 黄丽雅,邹骥,曹颖, 等.北京环境改善经济价值评估的初步研究.(2004-12-16)
[29] [2009-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