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文盛. 谁给我们土地—节约集约用地一百例(新编).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
[2] | 孙文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市长研讨班暨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土资源通讯, 2005,14:24~29.
|
[3] | 温家宝. 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7,5.
|
[4] | 吴季松. 正确理解循环经济的内涵. 科技日报,2005,6,19.
|
[5] | 李 风. 浙江置措力推土地集约利用.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6,28.
|
[6] | 张振宇. 严格管地是集约用地的前提—无锡市以治理整顿促进科学用地的经验.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7,11.
|
[7] | Cai Yunlong, Barry Smit. Sustainabilit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challenge and hope.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1994, 49(3): 279~288.
|
[8] | Smith C S, Mcdonald G T. Assess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 at the planning stag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8,52: 15~37.
|
[9] | 张庭伟. 构筑21 世纪的城市规划法规—介绍当代美国“精明地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 城市规划, 2003,27(3):49~52.
|
[10] | 庄悦群. 美国城市增长管理实践及其对广州城市建设的启示. 探求, 2005, 155(92):62~67.
|
[11] | Burrough P A. Principles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land resources assessment. Clarendon Press,1986.
|
[12] | Valenzuela C R. Land use model using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Belward, A.S. and Valenzuela, C.R.,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1991,425~441.
|
[13] | Davidson D A et al. A land evaluation project in Greece using GIS and based on Boolean and fuzzy set methodolog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IS, 1994,8(4):369~384.
|
[14] | 李宪文, 林 培. 国内外耕地利用与保护的理论基础及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001,20(4):305~312.
|
[15] | 张安录. 美国农地保护的政策措施. 世界农业,2000,249(1):8~10.
|
[16] | 贾绍凤, 张军岩. 日本城市化中的耕地变动与经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 ,13 (1):31~34.
|
[17] | 程 烨, 王 静, 孟繁华等.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研究.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
[18] | 马毅等. 英国土地管理制度介绍与借鉴. 中国土地,2003(12):38~39.
|
[19] | 但承龙, 王 群. 西方国家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比较. 中国土地科学,2002,16(1):43~47.
|
[20] | 李植斌.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评价.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
[21] | 唐华俊, 陈佑启, 伊·范朗斯特. 中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
[22] | 张凤荣等. 中国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
[23] | 谢正峰. 浅议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4:31~32.
|
[24] | 陶志红.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1~5.
|
[25] | 宋 戈.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
[26] | 龚 义, 吴小平, 欧阳安蛟.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浙江国土资源,2002,1:46~49.
|
[27] | 查志强.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浙江统计,2002,4:9~11.
|
[28] | 刘 力, 邱道持, 粟 辉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29(5):887~890.
|
[29] | 章其祥.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信息系统研究. 现代测绘,2003,26 (2):30 ~32.
|
[30] | 刘伯恩.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国土资源,2003,2:25~27.
|
[31] | 吴旭芬, 孙 军.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探讨. 中国土地科学,2000,14(2):18~21.
|
[32] | 吴 斌. 我国小城镇建设和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小城镇建设,2004,2:84~85.
|
[33] | 陈美球, 黄细花. 我国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探讨. 国土经济,2001,3:19~22.
|
[34] | 刘成刚, 孙翠兰.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资源论坛,2005,4:10~11.
|
[35] | 温朝霞. 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0(2):28~32.
|
[36] | 关 涛, 宗晓杰. 经营城市土地若干问题的战略思考. 规划研究, 2005, 29(4):52~55.
|
[37] | H.James Brown. 城市土地管理的国际经验和教训.国外城市规划,2005,20(1):21~23.
|
[38] | 刘彦随. 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
[39] | FAO.1993. FESLM: AN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on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World Soil Resource Report 73.Rome.
|
[40]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ESLM: An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World Soil Resources Report 73.1993.
|
[41] | 张凤荣, 王 静, 陈百明等.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
[42] | 谢俊奇.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1999,13(4):35~47.
|
[43] | 毛蒋兴,闫小培,王爱民等.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48~57.
|
[44] | 郑新奇. 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45] | 《昆山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研究.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8,22.
|
[46] | 曹建海. 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思路. 中国土地,2005,10:19~21.
|
[47] | 陈 莹, 刘 康, 郑伟元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2002,16(4):26~29.
|
[48] | 张富刚, 郝晋珉, 姜广辉, 丁忠义等.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分析.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1):23~29.
|
[49] | 章 牧,骆培聪,颜志森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7(4):105~109.
|
[50] | 潘锡辉, 雷涯邻. 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2004,17(202):35~39.
|
[51] | 王 梅, 曲福田. 昆山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2004,18(6):22~27.
|
[52] | 甄江红, 成 舜, 郭永昌等. 包头市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初步研究. 经济地理, 2004,24(2):250~253.
|
[53] | 乔伟峰,孙在宏. GIS辅助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21(1):34~37.
|
[54] | 章其祥, 孙在宏.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测试技术学报,2003,17 (4) :346 ~349.
|
[55] | 高佩华, 高秋华.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东北测绘,2003,26(2):49~51.
|
[56] | 邵 华, 徐国彬, 张晋丽. 浅议中国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资源科学,1999,21 (3):59~62.
|
[57] | 侯玉亭.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4):67~69.
|
[58] | 廖和平, 沈 琼, 彭征等. 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倪绍祥,刘彦随,杨子生主编.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7:249~254.
|
[59] | 陈美球, 吴次芳. 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问题剖析及其对策探讨. 中国农村经济,2002,4:15~21.
|
[60] | 薛俊菲, 邱道持, 卫 欣,刘明皓.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探讨—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4):46~50.
|
[61] | “小城镇土地使用与管理体制改革”课题组. 中国小城镇发展与用地管理.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