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干旱化背景下区域产业发展适应对策——以陕北榆林市为例
DOI: 10.11820/dlkxjz.2006.05.018, PP. 86-93
Keywords: 产业发展,干旱化,适应对策,榆林市,资源开发
Abstract:
陕北榆林市既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又是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危急区。如何在气候干旱化背景下围绕事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因素———水资源,实现能源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保障基地的稳定发展是关系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死存亡并危及国家能源安全的大事。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气候变化及区域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提出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保护性利用水资源为核心,因地制宜地选用发展农业对策,促进能源矿产资源合理开发。
References
[1] | 陈隆勋, 朱文琴, 王文等. 中国近45 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 气象学报, 1998, 56(3): 257~271.
|
[2] | 林学椿, 于淑秋. 近43 年我国气候趋势. 气象, 1990, 16(10): 16~21.
|
[3] | 秦大河. 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对策. 科技和产业, 2002, 2( 11) : 25~28.
|
[4] | 吕学都. 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进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10( 2) : 35~38.
|
[5] | 秦大河, 王绍武, 董光荣等.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地学前缘, 2002, 9( 2) : 321~328.
|
[6] | 刘翠英. 榆林市旱作农业技术发展与降水资源开发途径. 陕西农业科学, 2006, 1, 63~65.
|
[7] | 张晓东. 发展煤炭产业簇群是新型工业化的可行之路. 中国煤炭, 2004, 30( 1) : 26~27.
|
[8] | 亢福仁, 彭克敬, 崔渊. 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榆林农业.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2) : 381~383.
|
[9] | 王晓冬. 陕甘宁地区气候暖干化农业影响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0, 20( 3) : 128~130.
|
[10] | 刘彦随, 靳晓燕, 胡业翠.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特色生态经济模式探讨.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 5) : 738~745.
|
[11] | 赵景波, 李瑜琴. 陕西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对植树造林的影响. 中国沙漠, 2005, 25( 3) : 370~373.
|
[12] | 刘彦随. 西部地区县域农业土地利用优化设计.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0, 21( 6) : 10~13.
|
[13] | 吴立新. 西北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矛盾分析及其对策.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3, 1( 1) : 35~37.
|
[14] | 李树元. 对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两个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陕西综合经济, 2005, 2, 2~3.
|
[15] | 刘德祥, 董安祥, 邓振镛.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 1) : 119~126.
|
[16] | 榆林市统计局. 榆林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
[17] | 来亚红. 浅议区域生态农业主导产业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现代农业, 2005, 6~7.
|
[18] | 吕学都, 王文远. 中国气候变化与波动的农业适应对策.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进展与展望,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3, 126~135.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