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400 万数据库. http://nfgis.nsdi.gov.cn/nfgis/chinese/c_xz,htm, 2005- 10- 24.
|
[2] | 陆大道.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地理研究, 2003,22(3):261~271.
|
[3] | 欧向军.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理论、方法与实证. 北京: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6. 48~51.
|
[4] | 吴殿廷. 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 地理研究, 2001,20(2):238~246.
|
[5] | 胡良民,苗长虹,乔加君.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 其时空格局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2002,21(3):268~274.
|
[6] |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等.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 区域差异研究. 地理科学,2005,25(4):393~400.
|
[7] | 覃成林,唐永. 河南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 地 理研究,2007,26(3):548~556.
|
[8] | 张燕文. 基于空间聚类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 经济 地理,2006, 26(4):557~560.
|
[9] | 潘竟虎,张佳龙,张勇. 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 ESDA- GIS 分析.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42(6):83~88.
|
[10] | 管卫华,赵媛,林振山.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空间结 构变化. 地理研究,2004,23(4):541~550.
|
[11] | 蒲英霞,葛莹,马荣华等. 基于ESDA 的区域经济空间 差异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 地理研究,2005,24 (6):965~ 974.
|
[12] | 陆大道,刘毅,樊杰. 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 发展的基本态势. 地理学报,1999, 54(6):496~508.
|
[13] | 刘慧. 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 地理研究,2006,25 (4):711~712.
|
[14] |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 近10 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 态变化研究. 地理研究,2002,21(6):781~790.
|
[15] | 李小建,乔加君.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县域经济差异的 空间分析. 地理学报,2001,56(2):136~145.
|
[16] | 俞勇军,陆玉麒.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人文地理,2004,19(3):41~45.
|
[17] | 钟桂芬. 山东省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 山东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3):84~87.
|
[18] | 仲雷. GIS 支持下的安徽省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 安 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
[19] | 马荣华,蒲英霞,马晓冬. GIS 空间关联模式发现.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
[20] | 马荣华,黄杏元,朱传耿. 用ESDA 技术从GIS 数据库 中发现知识. 遥感学报,2002,6(2):102~107.
|
[21] | 江苏省统计局. 2006 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公报. http://www.jssb.gov.cn/tjfx/tjfxzl/1200703060050. htm,2007- 03- 05.
|
[22] | 欧向军,顾朝林. 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及其动力机制定 量分析. 地理学报,2004,59(5):791~799.
|
[23] | 吴群,徐萍.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 南京 经济学院学报,2003,(1):36~40.
|
[24] | 蒲英霞,马荣华,葛莹等. 基于空间马尔科夫链的江苏 区域趋同时空演变. 地理学报,2005,60(5):817~826.
|
[25] | Asheim B, Dunford M. Regional futures. Regional Studies, 1997, 31(3):445~450.
|
[26] | 李秀彬. 地区发展均衡性的可视化测度. 地理科学, 1999, 19(3):254~257.
|
[27] | 欧阳南江.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 地理学报,1993,48(3):204~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