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北京郊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分析

DOI: 10.11820/dlkxjz.2009.02.011, PP. 238-244

Keywords: 北京,城市化,景观结构,生态安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京郊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从景观格局角度进行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出1996和2005两期土地利用图;然后计算景观干扰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它们合成景观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指数(ESI);最后,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安全指数进行空间化,并对生态安全指数的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各景观类型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主要的景观变化特征为建设用地景观持续增加、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尤其以建设用地景观变化最快;(2)研究区的斑块数量、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和分形维数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生态安全指数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局部区域的景观类型从1996年的零散分布发展至2005年的连片分布,整体生态安全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增强;(4)生态安全指数值从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到远郊城市发展新区(顺义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密云县),呈现出由低而高的变化趋势,其低值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扩大。表明生态安全指数能够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演变方向。

References

[1]  陈星,周成虎. 生态安全:国内外研究综述. 地理科学进 展,2005,24(6):8~20.
[2]  肖笃宁,陈文波,郭福良. 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 内容.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54~358.
[3]  喻锋,李晓兵,王宏等. 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 态安全评价. 地理学报,2006,61(6):645~653.
[4]  Torry B. We need mor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rapid urban growth. Chron Higher Educ.,1998,45:6.
[5]  李景刚,何春阳,李晓兵. 快速城市化地区自然/半自然 景观空间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北京为例.自然资源 学报,2008,23(1):33~47.
[6]  张艳芳,任志远. 景观尺度上的区域生态安全研究. 西北 大学学报,2005,35(5):815~818.
[7]  陈利顶, 傅伯杰. 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 的影响分析. 生态学报,1996,16(4):337~344.
[8]  肖笃宁. 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 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1991.
[9]  傅伯杰. 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生态学报, 1995,15(2):113~120.
[10]  陈鹏,潘晓玲. 干旱区内陆流域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 生态学杂志,2003,22(4):116~120.
[11]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2]  王政权. 地统计学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 社,1999.
[13]  徐建华. 地理统计分析.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
[14]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全球环境展望(3). 北京: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社,2002.
[15]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00.
[16]  Richard Matthew, Bryan McDonald. Networks of threats and vulnerability: Lessons from environmental security. ECSP Report, Issue 10,2004,36~42.
[17]  张百平,姚永慧,朱运海等.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科学 基础与初步框架. 地理科学进展,2005,24(6):1~7.
[18]  Carlsong T N,Arthur S T. The impact of land use -land cover changes due to urbanization on surface microclimate and hydrology:A satellite perspective. Global Planet Change,2000,25:49~65.
[19]  郭泺,夏北成,刘蔚秋等.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市景观格局 的时空变化与梯度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4): 1671~1676.
[20]  李晓燕, 张树文. 基于景观结构的吉林西部生态安全动 态分析. 干旱区研究,2005,22(1):57~62.
[21]  荆玉平,张树文,李颖. 基于景观结构的城乡交错带生态 风险分析. 生态学杂志,2008,27(2):229~234.
[22]  施维林,李自珍,王兮之. 沙坡头地区人工-自然景观空 间格局研究.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1): 84~89.
[23]  王根绪,程国栋. 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分析. 干 旱区研究,1999,16(3):6~11.
[24]  曾辉,刘国军. 基于景观结构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 中国 环境科学,1999,19(5):454~45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