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戴特奇,金凤君,王姣娥. 空间相互作用与城市关联网络演进. 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80-89.
|
[2] | ?? 张文尝,金凤君,唐秀芳. 运输联系的分布与交流规律研究. 地理学报,1994,49(6):490-499.
|
[3] | 徐辉,彭萍.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西省经济区划分与协调发展研究. 地理科学,2008,28(2):169-172.
|
[4] | 李国平,王立明,杨开忠.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经济地理,2001,21(1):33-37.
|
[5] | 苗长虹,王海江.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地理研究,2006,25(2):222-232.
|
[6] | 刘承良,丁明军,张贞冰, 等. 武汉都市圈城际联系通达性的测度与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2007,26(6):96-108.
|
[7] | 刘承良.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人文地理,2006,(6):108-114.
|
[8] | 顾朝林,庞海峰.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地理研究,2008,27(1):1-12.
|
[9] | 王欣,吴殿廷,王红强. 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 城市发展研究,2006,(3):55-59.
|
[10] | ? 李春芬. 区际联系——区域地理学的近期前沿. 地理学报,1995,50(6):491-496.
|
[11] | ? Russon M G , Farok Vakil Population. Convenience and distance decay in a short-haul model of United States air transportation.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1995, 3(3):179-185.
|
[12] | ? Djankov S, Caroline freund. Trade flow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1987 to 1996.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2, 30(1):76-90.
|
[13] | ? Matsumoto H. International urban systems and air passenger and cargo flows: Some calculations.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2004,(10):214-249.
|
[14] | ?? 朱英明,于念文. 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研究. 城市规划汇刊,2002,(1):31-35.
|
[15] | ?? 周一星,胡智勇. 从航空运输看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究. 地理研究,2002,21(3):276-285.
|
[16] | ?? 周一星,张莉. 中国大陆对外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 经济地理,2000,20(1):18-24.
|
[17] | 刘承良,余瑞林,熊剑平, 等.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地理研究,2007,26(1):197-209.
|
[18] | 王德忠,庄仁兴.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与苏锡常地区经济联系为例. 地理科学,1996,16(1):51-57.
|
[19] | 陈彦光,刘继生.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 地理研究,2002,21(6):742-751.
|
[20] | 牛慧恩,孟庆民,胡其昌, 等. 甘肃与毗邻省区区域经济联系研究. 经济地理,1998,18(3):51-56.
|
[21] | 周一星. 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 城市规划,1998,(2):2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