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新疆绿洲系统自组织演化与机理

DOI: 10.11820/dlkxjz.2009.05.021, PP. 814-824

Keywords: 自组织,绿洲,绿洲系统,他组织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应用自组织理论为指导思想,从绿洲的系统性、整体性、复杂性角度出发,以新疆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深入研究绿洲系统的发展特征与演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自组织理论在解释绿洲复杂系统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方面是一种非常强大而有效的理论依据;{2}绿洲系统的发展是由干旱环境背景下的特殊自然地理要素的自发演化所构成的自组织与由人为进行的规划与干预所构成的他组织的复合发展过程;{3})绿洲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等明显的自组织特征,有着从非组织到组织、从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复杂度不断增长等自组织演化过程;{4})绿洲系统中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相互影响机制决定着绿洲系统运行态势及其特征。新疆绿洲系统发展的特征分析充分揭示并验证了绿洲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特征与演化过程,充实了绿洲研究的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为提高我们对绿洲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实施他组织、有效长期的组织绿洲,为正确引导绿洲系统发展过程与方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References

[1]  ?? 何春梅,钟玲. 新疆农业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3,1(4):46-48.
[2]  ?? 王亚俊,米尼热. 中国绿洲研究回顾.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14(3):92-96.
[3]  吴彤. 自组织方法论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0-11.
[4]  张春合,吴金元,彭庆文, 等. 从他组织到自组织:论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9):20-23.
[5]  毛明.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自组织现象研究.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22,34.
[6]  黄佛君,张永明,金海龙. 绿洲的形成,发展与转型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9):5-9.
[7]  姜逢清,杨德刚,穆桂金,等. 绿洲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与生态阈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5:102-104.
[8]  郭云峰,郑垂勇. 金融资源系统自组织特征研究.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4):71-73.
[9]  张军民,王立新. 新疆绿洲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对策的研究.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2 (4): 320-324.
[10]  Bak P, Tang C , Wiesenfeld K.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An explanation of 1/f nois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87,59 (4):381-384.
[11]  黄达远,栗民. 近代新疆铁路规划述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56-60.
[12]  阿里木·吐尔逊,木塔力甫·依明尼亚孜. 断流河道间断输水两岸地下水的运动模型及其解法: 以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段生态输水为例.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7(2):131-135.
[13]  陈永金,陈亚宁,李卫红,等. 生态输水影响下地下水化学特征的时空变化分析. 冰川冻土,2005,27(5):734-741.
[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2004. 乌鲁木齐: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15]  樊自立,艾里西尔,王亚俊,等. 新疆人工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演变. 干旱区研究,2006,23(3):410-418.
[16]  樊自立. 塔里木盆地绿洲形成与演变. 地理学报,1993,48(5):421-427.
[17]  杨发相,穆桂金,岳健,等. 干旱区绿洲的成因类型及演变. 干旱区地理,2006,29(1):70-75.
[18]  钱云. 历史时期新疆绿洲的演变和发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11(2):37-47.
[19]  杨发相,马虹,穆桂金,等. 新疆玛纳斯河地区绿洲的形成与演变研究. 干旱区研究,2003,12(20):276-280.
[20]  周艳时,杨德刚,徐美卿. 新疆经济类型的划分及综合经济区划.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2):34-39.
[21]  ?? 张勇强.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 深圳为例. 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3-10,50-60.
[22]  ?? Medvid A, Mychko A, Onufrievs P. Self-organization of a 2D lattice on a surface of Ge single crystal after irradiation with Nd: YAG laser. Microelectronics Journal, 2008, 39: 237-240.
[23]  ?? 潘玉君, 陈路. 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的逻辑基础.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9): 5-9.
[24]  ?? 刘普幸,陈仲全,常红,等. 绿洲系统的结构优化及数据库.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4):236-242.
[25]  ?? 刘海隆,包安明,陈曦, 等. 新疆交通可达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地理学报,2008,63(4):428-436.
[26]  ?? 朝茜,熊黑钢. 新疆脆弱生态区分类及评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4):49-52.
[27]  ?? 白金凤,任玉冰. 基于RS/GIS的新疆绿洲动态变化研究.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4):199-201.
[28]  张杰,赵峰. 基于自组织的循环经济系统演化过程研究. 商场现代化,2007,494:265-266.
[29]  Santini C C , Tyrrell A M. The manipulation of calcium oscillations by harnessing self-organisation. BioSystems, 2008, 94: 153-163.
[30]  Frank T D, Daffertshofer A, Peper C E, et al. H-theorem for a mean field model describing coupled oscillator systems under external forces. Physica D, 2001,150 :219-236.
[31]  师汉民. 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 关于制造哲理的沉思. 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80-85.
[32]  沈小峰,吴彤,曾国屏. 论系统的自组织演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79-88.
[3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1995-2005新疆50年.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34]  钱云刘,秀娟. 新疆绿洲的形成、演变和发展. 新疆社会经济,1996,1:26-31.
[35]  冯文华,张俊芳. 社会文化心态演变中的涨落突变规律.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19-23.
[36]  陈亚宁,李卫红,张元明,等. 新疆塔里木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育对策. 资源科学,2004(26):74-79.
[37]  陈亚宁,张小雷,祝向民, 等.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的生态效应分析.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2004,34(5):475-482.
[38]  依巴代提. 对新疆绿洲演变情势的研究. 新疆水利,2004,(4,5):10-11.
[39]  熊黑钢,于堃. 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分布与河流、冰川的关系. 干旱区地理, 2008,31(1):17-22.
[40]  李义玲,乔木,吴世新,等. 基于3S技术的新疆绿洲耕地盐渍化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研. 新疆农业科学,2008,45(4):642-649.
[41]  鞠强,努尔巴衣·阿不都沙勒克,潘晓玲. 新疆草地退化及其治理.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3):43-46.
[42]  周跃志,潘晓玲,何伦志. 绿洲稳定性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3):359-363.
[43]  高前兆,王润,王顺德. 新疆平原绿洲环境变化与生态维护. 干旱区研究2008,25(3):311-318.
[44]  穆桂金,刘嘉麒. 绿洲演变及其调控因素初析. 第四纪研究,2000,20(6):539-546.
[45]  李边疆,王万茂. 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系统分析. 干旱区地理,2008,31(1):142-148.
[46]  瓦哈甫·哈力克,海米提·依米提,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等. 绿洲耕地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 塔里木盆地南部策勒绿洲为例. 地理学报,2004,59(4):608-614.
[47]  王让会,孙洪波,黄俊芳,等. 人为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系统反馈机制: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输水工程的效应. 农村生态环境,2004,20(4):73-7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