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干旱区典型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土壤盐渍化的效应研究——以新疆沙雅县为例

DOI: 10.11820/dlkxjz.2012.09.013, PP. 1212-1223

Keywords: 干旱区,含水量,含盐量,土地利用/覆被,新疆沙雅县,盐渍化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本研究选用了1989年、1998年以及2009年LandsatTM/ETM+影像,利用3S技术,深入剖析了盐渍地的分布与变化状况,结合研究区20年水盐动态变化,分析了盐渍土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pH值、TDS以及7大化学成分的分布现状,并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研究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壤盐渍化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2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有很大的变化,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仅为0.476%,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恶化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盐渍化进程有所遏制,但依然无法扭转逐步恶化的趋势。②研究区土壤呈碱性,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主要是NaCl,其次是MgCl2以及Na2SO4;各采样点不同深度的含水量大小存在明显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其中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与其他深度土层含水量的区别显著;不同深度的土层,盐渍土的类型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③20年间,耕地转化为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的面积分别占原耕地面积的3.484%和0.418%,水体、沙漠、其他与中轻度盐渍地、重度盐渍地的相互转化均非常微弱,中轻度盐渍地与重度盐渍地之间的相互转化频繁。

References

[1]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资源科学, 2011, 33(6): 1195-1203.
[2]  李会志, 李新国, 等. 基于遥感技术的开都河下游绿洲区土壤盐渍化动态监测研究. 国土资源遥感, 2010(1):85-88.
[3]  丁建丽, 潘晓玲, 朱启疆, 等. 极端干旱区绿洲外缘地带植被现状及其恢复可行性研究: 以策勒县为例. 生态学杂志, 2004, 23(1): 1-4.
[4]  陈浮, 濮励杰, 等. 新疆库尔勒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 生态学报, 2001, 21(8): 1290-1295.
[5]  张飞,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等. 干旱区土壤盐渍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评估: 以新疆沙雅县为例.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4): 55-62.
[6]  朱会义, 李秀彬.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 地理学报, 2003, 58(5): 643-650.
[7]  张飞,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等. 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以新疆精河县为例.生态学报, 2009, 29(3): 1251-1263.
[8]  丁建丽,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3S 技术在绿洲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 生态学杂志, 2005, 44(11): 1277-1282.
[9]  朱鹤健, 何宜庚. 土壤地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89-199.
[10]  杨义, 张宝军, 丁贞玉, 等. 50年来靖远县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干旱区研究, 2007, 24(4): 532-536.
[11]  姜逢清, 朱诚, 胡汝骥. 1960-1997年新疆北部降水序列的趋势探测. 地理科学, 2002, 22(6): 669-672.
[12]  王翠花, 李雄, 缪启龙. 中国近50 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地理科学, 2003, 23(4): 442-448.
[13]  周云凯, 白秀玲, 姜加虎. 1989 年至2006 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资源科学, 2011, 33(6):1186-1194.
[14]  Vitousek P M, Mooney H A, Lubchenco J, et al. Humandomination of earth’s ecosystems. Science, 1997, 277(5325): 494-499.
[15]  刘纪远, 张增祥, 徐新良,等. 21 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地理学报, 2009, 64(12):1411-1420.
[16]  候玉婷, 王书功, 南卓铜. 基于知识规则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方法: 以黑河流域为例. 地理学报, 2011, 66(4): 549-561.
[17]  Abd EI-Kawy O R, Rod J K, Ismail H A, et al. Land useand land cover change detection in the western Nile deltaof Egypt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pplied Geography,2011, 31(2): 483-494.
[18]  Onur I, Maktav D, Sari M,, et al. Change detection ofland cover and land use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Acase study in Kemer, Turk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Sensing, 2009, 30(7): 1749-1757.
[19]  Berberoglu S, Akin A. Assessing different remote sensingtechniques to detect land use/cover changes in the easternMediterrane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and Geoinformation, 2009, 11(1): 46-53.
[20]  李晓军, 李取生.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盐渍化效应研究: 以大安市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19(3): 88-93.
[21]  顾雪峰, 张远东, 潘晓玲, 等. 水盐动态与土地利用变化相互作用的分析. 地理学报, 2003, 58(6): 845-854.
[22]  王宏,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谢霞, 等. 新疆艾比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5): 593-599.
[23]  唐蕴, 王浩, 严登华, 等. 近50 年来东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异研究. 地理科学, 2005, 25(2): 172-176.
[24]  何云玲, 张一平, 杨小波. 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 年气候变化特征. 地理科学, 2007, 27(4): 499-505.
[25]  董新光, 姜卉芳, 邓铭江, 等. 内陆盆地的盐分布与平衡分析研究.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38-642.
[26]  任红玲, 廉毅, 高枞婷, 等.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荒漠化发展前沿区域的遥感研究. 第四纪研究, 2002, 22(2):136-143.
[27]  谈明洪, 李秀彬, 辛良杰, 等. 英国城市绿化带土地利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以斯佩尔索恩(Spelthorne)区为例.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 20-25.
[28]  周云凯, 白秀玲, 姜加虎. 1989 年至2006 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资源科学, 2011, 33(6):1186-1194.
[29]  Vitousek P M, Mooney H A, Lubchenco J, et al. Humandomination of earth’s ecosystems. Science, 1997, 277(5325): 494-499.
[30]  刘纪远, 张增祥, 徐新良,等. 21 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地理学报, 2009, 64(12):1411-1420.
[31]  候玉婷, 王书功, 南卓铜. 基于知识规则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方法: 以黑河流域为例. 地理学报, 2011, 66(4): 549-561.
[32]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资源科学, 2011, 33(6): 1195-1203.
[33]  李会志, 李新国, 等. 基于遥感技术的开都河下游绿洲区土壤盐渍化动态监测研究. 国土资源遥感, 2010(1):85-88.
[34]  丁建丽, 潘晓玲, 朱启疆, 等. 极端干旱区绿洲外缘地带植被现状及其恢复可行性研究: 以策勒县为例. 生态学杂志, 2004, 23(1): 1-4.
[35]  陈浮, 濮励杰, 等. 新疆库尔勒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 生态学报, 2001, 21(8): 1290-1295.
[36]  Abd EI-Kawy O R, Rod J K, Ismail H A, et al. Land useand land cover change detection in the western Nile deltaof Egypt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pplied Geography,2011, 31(2): 483-494.
[37]  Onur I, Maktav D, Sari M,, et al. Change detection ofland cover and land use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Acase study in Kemer, Turk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Sensing, 2009, 30(7): 1749-1757.
[38]  Berberoglu S, Akin A. Assessing different remote sensingtechniques to detect land use/cover changes in the easternMediterrane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and Geoinformation, 2009, 11(1): 46-53.
[39]  李晓军, 李取生.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盐渍化效应研究: 以大安市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19(3): 88-93.
[40]  顾雪峰, 张远东, 潘晓玲, 等. 水盐动态与土地利用变化相互作用的分析. 地理学报, 2003, 58(6): 845-854.
[41]  王宏,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谢霞, 等. 新疆艾比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5): 593-599.
[42]  张飞,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等. 干旱区土壤盐渍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评估: 以新疆沙雅县为例.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4): 55-62.
[43]  鲁如坤, 陈怀满, 周健民, 等.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80-96.
[44]  朱会义, 李秀彬.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 地理学报, 2003, 58(5): 643-650.
[45]  张飞,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等. 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以新疆精河县为例.生态学报, 2009, 29(3): 1251-1263.
[46]  丁建丽,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3S 技术在绿洲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 生态学杂志, 2005, 44(11): 1277-1282.
[47]  朱鹤健, 何宜庚. 土壤地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89-199.
[48]  新疆农业厅, 新疆土壤普查办公室. 新疆土壤.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458-464.
[49]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新疆土壤与改良利用.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0: 166.
[50]  杨义, 张宝军, 丁贞玉, 等. 50年来靖远县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干旱区研究, 2007, 24(4): 532-536.
[51]  姜逢清, 朱诚, 胡汝骥. 1960-1997年新疆北部降水序列的趋势探测. 地理科学, 2002, 22(6): 669-672.
[52]  王翠花, 李雄, 缪启龙. 中国近50 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地理科学, 2003, 23(4): 442-448.
[53]  唐蕴, 王浩, 严登华, 等. 近50 年来东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异研究. 地理科学, 2005, 25(2): 172-176.
[54]  何云玲, 张一平, 杨小波. 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 年气候变化特征. 地理科学, 2007, 27(4): 499-505.
[55]  董新光, 姜卉芳, 邓铭江, 等. 内陆盆地的盐分布与平衡分析研究. 水科学进展, 2005, 16(5): 638-642.
[56]  任红玲, 廉毅, 高枞婷, 等.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荒漠化发展前沿区域的遥感研究. 第四纪研究, 2002, 22(2):136-143.
[57]  谈明洪, 李秀彬, 辛良杰, 等. 英国城市绿化带土地利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以斯佩尔索恩(Spelthorne)区为例.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 20-2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